第三十一章 南鄭之戰(2 / 2)

張魯聞言淡然道:“君侯教訓的是。隻是在下來此傳道二十年,實在不忍棄此間的教徒百姓而去。”

僅此一句,孫策便知今日之戰勢所難免,當即鞭馬回陣,喝令道:“擂鼓!前軍布陣,預備出擊!”

在響徹雲天的擊鼓聲中,江東軍的前軍如潮水般湧動著推進,突在最前方的是高順的陷陣營。此次隨孫策征伐漢中的陷陣營不過千人,盡皆是甄選的精銳,無不以一當十,可堪是天下戰鬥力最強的武裝。漢中的一線步兵還不及衝鋒迎戰,便被陷陣營突至陣前,陷陣營的戰士們呼吼著用戰刀在驚恐的漢中士兵身上瘋狂砍殺,所過之處一片哀嚎。

兩軍前軍既已接戰,中軍及後軍理應急速跟進,優勢的一方乘勢掩殺,劣勢的一方穩固陣腳。然而漢中中軍楊鬆所部卻突然變陣,近萬名兵士散布成一線,中間混雜著部分輕騎,結成防禦的陣型,阻攔了漢中後軍與前軍的彙兵合流。

漢中的士兵本不及江東軍精銳,此時前軍被陷陣營封鎖了戰場正麵,後方又被自己的中軍擠壓,陣型已現潰散之勢。高順揮舞著戰刀,領著陷陣營不顧一切的直插陣心,勢不可擋,江東軍兩翼的山林甲士也開始了行動,從兩側包抄迫近,覆蓋戰場。戰至午時,江東軍前部已經將漢中前軍徹底包圍,戰場亦呈現一邊倒的屠殺局麵。

楊鬆穩坐在馬上觀望著前方的戰況,他的計較其實更為惡毒,若是交戰初始他便反戈一擊,漢中軍必然潰亂而逃,自己難免遭受池魚之殃;但若是誆騙漢中主力以弱抗強,則自己親兵的折損將會大大減少,這也正是他主動請纓充作中軍的原因。正在他漠視戰場之時,張魯的二弟張衛縱馬馳入陣中,怒吼道:“楊鬆,你他媽的在幹什麼?前軍就快完了,你在玩什麼花招?”

楊鬆殷勤的笑道:“公則,此乃師尊法旨,在下安敢相違。你且近身,在下將這道法旨傳予你。”

張衛不虞有詐,策馬上前,俯身至楊鬆身邊道:“師尊有何法旨,煩請相告。”

楊鬆湊至張衛耳邊低聲道:“師尊法旨,命在下陣前倒戈。”

張衛心中一驚,正欲開言喝斥,突覺心口一陣烈火燒灼般的劇痛,楊鬆已將一柄匕首送進他的胸膛。張衛仰天從馬背上栽下,口中兀自罵道:“楊鬆……你竟然敢叛主投……”話未說完,吐出一口鮮血,氣絕身亡。

楊鬆從袖中抽出手絹,一邊擦拭手上沾染的血跡,一邊吩咐楊柏道:“傳我將令,全軍改換江東旗幟,弓弩戒備,撤出戰場。”

孫策望向戰場,因為楊鬆的陣前倒戈,漢中的後軍軍心潰散,已成敗相,孫策冷笑道:“果不出文和先生所料,楊鬆做好了投降的準備,隻是投降的前提是保全自己的勢力,決不喪失士族的體麵。”

“那麼,便給他所需要的體麵。”孫策高舉長槍,發出了咆哮,風火騎兵如決堤的洪水從陣後傾斜而出,他們高舉著馬刀,呼喊著“義之所至,生死相隨,蒼天可鑒,風火為證”,向著楊鬆所部全力衝鋒。

楊鬆沒有料到會發生這樣的變故,本應成為友軍的江東軍瞬間變成了噬人的猛獸。風火騎兵衝鋒的氣勢代表他們根本沒有生擒的打算,他們純粹是為了殺戮而來。

楊鬆嘶啞著嗓子驚恐的叫道:“吳侯,在下是楊鬆啊,在下是投……”

犀利的箭鳴聲將楊鬆的呼喊截斷,一支鐵翎羽箭準確的洞穿了他的喉嚨,隻剩下箭羽留在外麵。

黃忠再取出一支鐵翎箭,三千名隱藏在風火騎兵中的騎射手整齊的引弓搭箭,跟隨黃忠的喝令,三千張長弓齊振,同樣數量的羽箭帶起尖嘯仰天射出,箭雨瞬間覆蓋了漢中軍的中軍。

建安十三年四月二十七日,南鄭以西一場血戰,張魯帳下三萬精銳在半日內盡數崩潰。此役中的疑點是,漢中軍中最先接戰的前軍和不戰自潰的後軍為江東軍俘獲者甚多,唯其中軍幾乎全軍覆沒,甚至連領軍的楊鬆、楊柏二將也死於亂軍之中。此戰後,孫策乘勢包圍南鄭,鑒於後勤的壓力,孫策不敢拖延,命將士趕製土山地道,各種攻城戰具一時俱發,晝夜攻城,一日後將南鄭攻破,俘獲張魯、張愧、閻圃、李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