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降則不殺(2 / 2)

孫策聞言笑道:“孝直善戲謔,如此倒教在下難以斟酌了。”

法正搖頭道:“君侯心思機敏,如此說想必心中已有斟酌。”

孫策笑笑,不再隱瞞,輕輕叩著麵前的案幾道:“孝直所說的是蜀中世族,還是蜀中士卒?”

“君侯果然敏銳。”法正恭謹的半跪行禮,“請君侯恕在下無禮之罪,有江東四族覆滅的前車之鑒,加之君侯這些年的雷霆手段,益州世族不得不審慎選擇自己的前途命運。”

孫策斜覷著法正問道:“益州世族的前途命運?在下看來,孝直手中的籌碼未必足夠令人心動,在下雖有賭性,卻不願以大博小,空擔風險。”

法正淡然一笑道:“劉璋雖然暗弱,卻絕非束手就擒之主。蜀中豪傑勇烈,謀士多智,如在下者,更是車載鬥量,不可勝數。倘若走投無路,隻能背水一戰,縱然君侯果敢過人,軍力強大,恐怕亦難在六個月內攻破西蜀,立馬成都。”

糧秣調度是機密軍情,即使軍中將佐也未必人人盡知,法正此時輕描淡寫的道出半年之期,孫策不禁暗暗吃驚,叩擊桌案的手也緩了下來。

“君侯不必吃驚,算出貴軍糧草幾何並非什麼難事,天下精通政務的不是隻有江東的兩位張先生。”法正又是一笑,”現在在下的籌碼是否足夠與君侯談談益州世族的前途命運?”

孫策冷笑一聲道:“在下從不受人脅迫,也不知如何在威嚇下與人談判。”

法正半跪行禮道:“在下豈敢威脅君侯,隻是想換得君侯金口一諾。”

“換得?那便是交易了。”孫策一挑眉,卻不請法正起身,“既然是交易,如在下之前所說,要看孝直能否給出足以令我心動的價碼了。”

“益州雖然大致推算出君侯的糧草數目,但是終究無法確定,所以在下此行的目的不僅是問責,還負有刺探軍情的任務。在下所帶回的情報,將直接影響巴郡前線駐軍的攻防態勢。相信對比攻城,君侯更加傾向於陣前交鋒。”

“僅此而已?”孫策笑道,“這些稍嫌不夠,孝直可再添些。”

法正也笑道:“君侯是否太過貪心了?”

孫策攤手道:“在下原是漫天要價,孝直亦可著地還錢。有來有往,討價還價,才算交易。”

法正撫掌道:“君侯果然精明。那麼巴郡的情勢隻作為訂金,若君侯收貨後尚覺滿意,在下另有川中城池奉上。君侯以為如何?”

孫策追問道:“何處城池?”

法正道:“此事在下目前難以預知,不出意料應為川北諸郡縣,以助君侯攻略漢中所用。”

孫策沉吟片刻,揮手令法正起身:“孝直請起。在洞悉我方軍情的情況下,孝直仍然能夠給出這樣的價碼,的確尤為難得。那麼作為交易,在下願意許諾保全益州世族——降則不殺。”

建安八年十二月,法正自江陵返回成都,帶回的軍情令蜀中朝野震動:孫策的軍糧足以支撐三萬士卒一年之用。雖然與之前的推測相去甚遠,但是益州眾臣還是被法正的分析說服了。劉璋聚集帳下智囊苦思三日,決定將駐防於建寧、雲南一帶的守軍精銳調往白帝城,抵禦孫策的進攻。相比於強悍的江東軍,那些躲藏在密林之中尚未開化的南蠻實在算不得什麼。於是自建安九年一月開始,僅僅一個月內,劉璋以調防的方式向白帝城增兵一萬餘人,整編之後,白帝城的駐軍高達兩萬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