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憑將軍拽折幾張硬弓便能逼退孫策,我等今日也不需要在這裏商量對策了。”王粲一臉的不屑,“主公,還是聽從在下之言,派使者前去議和吧。”
劉琦有些遲疑道:“可是我前日才快馬傳令,命劉賢等人強攻長沙,莫要貽誤戰機,如今……”
一直沒有說話的蒯越終於站了出來道:“主公在上,在下不敢多言。在下這裏隻有八個字:和則有望,戰則必死。”
聽到蒯越的意見,劉琦終於下定決心,傳令道:“如此便請仲宣前去長沙,與孫策議和。我授你全權,除江陵之外,荊州其他土地,予取予求。”
“主公三思啊!”王威跪倒在地,叩頭流血。
王粲得意的掃了一眼跪在地上的王威,向劉琦躬身行禮道:“主公英明,在下定當不辱使命!”
建安六年六月初二,長沙。
在王粲快馬趕往長沙議和的同時,劉賢正立馬於長沙城前,舉目靜靜的看著天上流轉的浮雲,他僅僅披了一副掩心甲,未帶頭盔,倒似文士多過將軍。
長沙緊閉的城門緩緩拉起,孫策和賈詡一身簡單的裝束,並轡而出。兩人在距劉賢十幾步的地方勒住了馬,孫策微笑著施禮道:“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久聞淑良儒將風骨,今日一見,果然不同凡響。”
“不敢當君侯的誇獎。”劉賢收回目光,恭敬的回禮。
“在下久聞荊州五虎的聲名,聽說幾位領兵來此,心中也隱隱有些期待,希望能在戰場上一睹幾位的風采。”孫策說,“可是將軍自上月十一日陳兵長沙城前,近半月來一直深溝高壘,既不出戰也不攻城,心思委實令在下難以揣摩。今日既得相見,在下請問將軍心中究竟是何想法?”
劉賢有些語塞,今日本是他約見孫策,此時竟不知如何開口。他沉默了一下,自嘲的笑道:“是有些事情猶豫不決,教君侯見笑了。”
賈詡一直沒有說話,此時笑著說:“將軍猶豫的無非是去留之事。去,則難以全身而退;留,又不能攻城拔地。若在下與將軍易地而處,恐怕也會因此為難。”
劉賢被賈詡看穿了心思,略略有些慌亂,但隨即便恢複了鎮定,說出了此次的來意:“在下此來是向君侯下戰書的。前日接到我家長公子令諭,決定明日領軍拜城!”
“劉琦的令諭?荊州已經由他開始發號施令了麼?”孫策疑惑道。
劉賢答道:“在下隻管遵循軍令而行,由誰發出並不重要。”
“將軍是慷慨君子,在下敬服。”孫策拱了拱手道,“既然如此,在下明日必親臨長沙城頭,恭候將軍大駕。”說罷,他和賈詡撥轉馬頭,向長沙而去。
劉賢也在馬上拱手告別,之後策馬飛奔回自家軍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