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堅死策起(3 / 3)

母子二人敘話間,孫策的弟弟妹妹們也一起上前拜見長兄,孫策見其中一碧眼小童雖神態淒苦,但是舉止儀態不失,心中一動,已然知道此人是誰,當下溫言道:“仲謀,你長大了。”

數日之後,孫策在舅父吳景的幫助下,葬孫堅於曲阿之原,墳前所立墓碑上書“漢破虜將軍烏程侯孫堅文台之墓”幾字,莊嚴肅穆。喪事畢,孫策的堂兄孫賁向孫策和吳景辭行,準備帶著孫堅的舊部回壽春向袁術複命。

孫賁勒定戰馬,問孫策道:“伯符,你是否已決定不與我們一同返回壽春?”

孫策搖頭道:“小弟現在萬念俱灰,無心仕途,去了恐怕會誤袁公的大事。我已向母親稟明,決定為父守孝三年,也好在丹陽陪伴母親,照顧弟妹。”孫策從袖中取出一封書信遞到孫賁手中,接著道:“有關我守孝之事,都已在書信中言明,還請堂兄代為轉交。請轉告袁公,三年之後,若小弟重新振奮,必來袁公帳下效命。隻是……”孫策搖頭歎道,“隻怕也難。”

程普、黃蓋等人聽了孫策這番說辭,無不搖頭暗歎,老主公孫堅是何等英雄了得,怎會生出如此懦弱無用的兒子。

孫賁結果書信,勉勵了孫策幾句,便傳令全軍開拔。孫策見大軍將行,快步走到程普馬旁,躬身為禮道:“程將軍,在下有幾句話,請移步這邊。”

雖然恨鐵不成鋼,但是程普不敢亂了禮數,當即跳下馬來,扶住孫策道:“少主公有話請講,末將是老主公的部屬,即是少主公的家臣。少主公如此,可不是折煞了末將。”

“程將軍跟隨家父已久,這番禮數是不可缺的。”孫策淡然笑道,“方才看見程將軍和其他幾位叔伯的麵色,似乎對我頗有不滿,不知幾位是否認定我是個無才無謀的紈絝子弟,損傷了祖上的威名?”

程普被孫策看穿了心思,不禁老臉一紅,躬身謝罪道:“末將不敢。”

“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雖無飛,飛必衝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孫策盯著程普的眼睛,“將軍明白我的意思麼?”

孫策語出《韓非子?喻老》,說的是楚莊王勵精圖治、振興楚國的故事:楚莊王即位後,三年中未發一道政令,荒廢朝政,楚國右司馬以謎語勸諫:“臣見過一種鳥落在南方的山丘上,三年不展翅飛翔,亦不發聲鳴叫,請問大王這是什麼鳥?”莊王答道:“三年不展翅,是在生長羽翼,不飛翔不鳴叫,是在觀察臣民的態度。此鳥雖然不飛,一飛必定衝天,雖然不鳴,一鳴必然驚人。”半年後,莊王親政,廢除十項不利發展的刑罰,興辦九項強壯國力的事務,誅殺五個貪贓枉法的大臣,起用六位賢能的隱士,之後於徐州敗齊,河雍勝晉,終成霸業。

程普雖是武將,但是頗通詩史,當下喜動顏色道:“虎父無犬子,少主公心懷錦繡,必可承繼老主公遺誌。少主公若有差遣,末將願赴湯蹈火,效犬馬之勞。”

孫策扶住程普的雙臂,誠懇的道:“程將軍,父親的舊部中,公覆將軍與義公將軍雖有萬夫不當之勇,但是略乏謀略,唯有將軍智勇雙全。此去壽春,請將軍在袁術營中結交忠勇之士,暗自擴充軍團的力量。我會在江東遍訪賢能之士,三年之後,我必至壽春迎回將軍,起兵競我父親未完之誌。”

程普再也不敢小覷眼前這個信心滿滿的年輕人,當下恭敬的施禮道:“末將謹遵主公號令。”

“那就拜托將軍了。”孫策施了一禮,接著從袖中再抽出一封書信,交於程普,“煩請程將軍找個做事穩重的軍士去舒城找我的義弟周瑜,務必將此封書信交到公瑾手中。”

“遵命。末將親自前去送信,必不敢負主公所托。”程普接過書信,小心翼翼的貼甲藏好,“主公若無其他吩咐,末將便起行了。”

“程將軍一路順風。”孫策拱手向程普道別,忽又想起一事,前行幾步叮囑道:“程將軍,袁術對江東久懷覬覦之心,若命將軍帶兵攻打,能辭則辭。江東士族子弟任城鎮官員者極多,結下仇怨對我等的大業將會十分不利。”

“主公之言,末將當銘肺腑。”程普翻身上馬,向孫策抱拳告辭,撥轉馬頭向著江東軍馬離去的方向疾馳而去。

馬蹄揚起的煙塵漸漸散去,江東軍也緩緩消失在視線的盡頭。秋風起了,卷起滿地的落葉,孫策迎著風暗暗握拳立誓:“蒼天在上,既然我此時此世托身於孫策之體,必不敢辱沒江東孫氏的英名。

公元191年,漢初平二年,一顆將星在江東的星野隕落,當天下人在為孫堅的早逝而扼腕歎息之時,另一顆更加璀璨的將星已經在這片星野中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