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理想豐滿;現實骨感(1 / 2)

五十萬雖然在陸一山眼中的確是個不小的數目,但要是想用它辦工廠,那未免顯得有些過於牽強了。當然王尚遠對這一點是心知肚明,對此他也自有一番打算。

而陸一山這邊,早已打好了他的如意算盤,整個人都開始躍躍欲試起來。畢竟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心裏那份想要成就一番事業的熱情還是可以理解的。

大約坐了半小時的公交車,陸一山和劉小凡便來到了A市的市郊,融入到了一大片的農田裏,廠房就建在這農田的中心。

王尚遠留下來的這間廠房雖然簡陋得有些令人咂舌,但這顯然對陸一山的興致沒有絲毫影響。

為了節省資金,陸一山和劉小凡親自操手打掃起來,好在廠房並不算大,也就幾個鍾頭的功夫,整個廠房便煥然一新地呈現在了兩人麵前。

其實這間所謂的廠房,充其量也就是四麵各砌一睹磚牆,上方再蓋上個塑料頂棚,就連鐵皮拉門也早已是鏽跡斑斑。

四百餘平米的占地空間雖然不算大,但裝修地麵所需的費用卻不是個小數目。陸一山看著從自己的口袋中被抽出的一張張紅票子,就如同從身上削下的一片片血肉,怎麼可能不心疼。

當然陸一山自己也明白,這心疼歸心疼,但該花錢的時候還是得花的。

不妄一番忙活,兩天後,一間像模像樣的廠房終於在陸一山和劉小凡的眼前誕生。隻是這廠房內目前還沒有加工設備,看著空蕩得有些蕭瑟的場麵,陸一山不免又開始擔心起自己的錢袋來。

廠房建在A市的郊區,周圍被大片的農業用地包圍著。這也正是王尚遠決定讓陸一山涉足食品加工行業的原因之一,畢竟原材料就在眼前,省下一大筆運費不說,也足夠保證了原材料的新鮮。

顯然王尚遠的這個決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縱觀現如今的商業發展模式,互聯網企業雖然收入高前景好,但以陸一山的能力絕對無法涉及這一方麵,更不用說在其殘酷的競爭中生存下來了。重化工企業投資高風險大,也不是陸一山能力範圍內的。倒是食品加工這塊兒,雖然一夜暴富的幾率幾乎為零,但在風險方麵相對於前者要小的不少,技術層麵也沒有太高的要求,對於陸一山來說,這可是再合適不過了。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食品也是人類永遠都無法輕視的一個存在。再者說,就算是小型的食品加工企業,隻要是幹出些明堂來,想致富倒也不是什麼難事兒,這其中成功的例子並不少見。

由此可見,王尚遠為了陸一山,那可真能算得上是絞盡腦汁了。

三月初的風已然帶上了一縷春意。忙完後的陸一山和劉小凡站在廠房前,望著大片剛萌生出一絲嫩綠的農田,多少找回了些以往在山村生活的親切感,一抹和煦舒爽的笑容不知不覺間爬上了陸一山俊逸的臉龐。在陸一山眼中,此時的一切都是新的開始,新的希望。冥冥中,自己也像是融入到了這初春萬物複蘇的行列,向著那豐收的季節,向著心目中的遠方,蓄勢而發。

廠房離市區有著十幾公裏的鄉路。由於是在郊區,公交車每天途經這兒的次數屈指可數,尤其到了這個點,連末班車都指望不上了,也就隻能在此湊合一宿,明天一大早再啟程回市區。

雖說春意已經蔓延到了這個北方城市,但冷不丁的就這樣在郊區住上一宿,再加上沒有什麼可以充當棉被的保暖物,難免會讓陸一山和劉小凡一時無法適應。

兩人擠在一張用木板和石磚搭起來的小床上,縱使他們將外套裹得再緊,還是擋不住冷風對他們無情的摧殘,簡直就是一種煎熬。但對陸一山來說,眼前的這些比起將來的幸福生活根本就不算什麼,想到這兒,陸一山終於被疲勞感打敗,昏昏沉沉地睡了過去。

好在第二天的太陽出來的還算準時,陸一山心中大呼稱快,好歹是熬完了這一宿。

陸一山和劉小凡乘坐著首班車急急忙忙地趕回了市區。昨天在與王尚遠的通話中,陸一山接到了王尚遠給他下答的“命令”,讓他在第二天一回市區就到他辦公室來一趟,越快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