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軍已經撤離北部邊境,在縱深的蘇瓦鬆、蘭斯一線集結主力部隊,設立第一道防線,在巴黎、馬恩河一線設置第二道防線,霞飛元帥計劃在這裏同政府軍主力決戰。
同時,叛軍吸收了洛林遭遇戰的慘痛教訓,全麵改進了戰術,步兵不再采用密集方陣,而是采用靈活的散兵線,單兵間隔達到3步以上,以大大減少敵人子彈、炮彈的命中率。
此時,親自坐鎮巴黎的叛軍首腦霞飛元帥在等待戰機。
在他的示意下,叛軍采用誘敵深入的策略。維希法蘭西國邊境上的多個步兵師在與第1集團軍的遭遇戰中假裝不敵,一觸即潰,撤退的速度飛快。本來這些步兵師的戰鬥力就差,扮演誘餌時像的不能再像了。
於是,巴黎北部的貢比涅、蘇瓦鬆、拉昂等城市很快被收複了,政府軍幾乎是不戰而勝。此時,右翼大軍也已經攻克列日要塞,開始迅速南下實施戰役大迂回。
看到敵人潰退的如此迅速,皇帝跟第1集團軍司令艾米大將都高興極了,一點也不懷疑,開始了迅猛追擊。然而,他們選擇性忽略的是,過程中交火並不激烈,叛軍幾乎是不戰而逃,而且開戰多日,政府軍隻抓到了2000俘虜,皇帝把這些解釋為自己的巨大威信,讓叛軍自慚形穢不戰而逃。
在皇帝的親自指揮下,右翼集群的第1、第2集團軍從荷比行省南下後,開始轉向東麵,經過蘇瓦鬆直逼維希法蘭西國北部第一道防線的側後。而正麵的左翼集群的兩個集團軍也開始向南突擊,一個由55萬人構成的大包圍圈即將形成。
然而,叛軍誘餌部隊向南快速撤退,第1集團軍司令艾米大將忘記了這個集團軍的大迂回的戰役使命,為了爭功,竟然下令部隊向南追擊。
於是,在第1集團軍與第2集團軍之間,出現了一個寬達30公裏的空隙。包圍圈本來就沒有收緊,現在更因為第1集團軍的私自南下而在東南方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缺口。
在霞飛元帥的命令下,叛軍逐漸放棄北方第一道防線,第3、第4、第9集團軍開始秘密撤退,很快就擺脫了政府軍的包圍圈,進入到巴黎以西的馬恩河沿岸的廣袤地區。
叛軍的部署如下:
左翼是防守巴黎的第6集團軍,以及防禦巴黎東南部的默倫的大鷹帝國遠征軍第3集團軍,已經嚴陣以待。
中央是防守巴黎西部的羅米伊、阿爾西一線的第5、第9集團軍。
右翼是防守巴黎西部的堆特裏、巴勒迪克一線的第3、第4集團軍。
共計6個集團軍,90萬人的兵力。
在調整部署的同時,霞飛元帥聯絡上了東線戰場的倭國大本營,請求東線發動猛烈的進攻來吸引皇帝調兵回援。
天皇同意了霞飛元帥的請求,下令滿洲軍的五個軍三十萬人立刻對奉天附近的天國守軍發起隱秘的新一輪攻勢。長期對峙而陷入鬆懈的守軍突然遭到倭軍的奇襲,遠東總司令庫羅帕元帥調動失宜,損失慘重,馬上向西線淒慘地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