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讓家庭成為男孩健康成長的大天地(1)(2 / 3)

盡管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父母分工不同,但要切記一點:在教育子女的時候父母態度一定要達成默契,要自始至終保持一致,讓男孩無機可乘。

父母由於各自生活經曆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以及自幼得到的家庭教育的不同,所以會在教育男孩的態度、方法上存在不一致,這是正常的。但教育子女是個嚴肅的問題,雙方應坦誠交換意見,服從正確的教育觀和教育方法。即使父母意見上有分歧,也不能在男孩麵前公開化,而是要避開男孩進行討論,雙方都要自覺維護對方在男孩心目中的威信和形象。如果在家教中采用“紅白臉”的教育方式,父管母護,父嚴母慈,或父從母命,在這種家庭環境中成長的男孩往往覺得家裏隻有一個人說了算。隻怕一個人,隻聽一個人的話。“紅臉”在家時,他會安分守己,乖巧得很。而一旦隻有“白臉”在家,他則會頑皮,我行我素,為所欲為,甚至無法無天。對外界刺激麻木、冷漠,無動於衷,成為難以管教的男孩。例如,當爸爸不允許男孩邊看電視邊吃飯時,媽媽就應與爸爸站在同一陣線,並告訴男孩:“要聽爸爸的話,吃飯時不可以看電視。”然後,等男孩上床入睡了,父母雙方再心平氣和地討論、溝通:“你那樣管教男孩不妥當,我認為應該……”不要讓男孩有機會拿媽媽的話當擋箭牌,去拒絕接受爸爸的要求。

教育男孩的態度保持一致,不僅僅限於父母,還包括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在有些家庭裏,男孩做錯了事,父親要處罰男孩,而爺爺或者奶奶則要庇護男孩,有的甚至當著男孩的麵責備父親,哄男孩說:“都是你爸爸不好,把寶寶給弄哭了。不哭了,奶奶替你打爸爸。”說著還假裝打幾下爸爸。

這種結果不但造成了爸爸的管教毫無效果,而且損害了爸爸在男孩心目中的威信。

家庭成員對男孩的態度不一致,還會造成男孩無法辨別是非,無所適從的後果。男孩年齡小,分辨不清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需要父母加以幫助才能逐漸辨明是非。如果父母的意見不一致,那麼男孩到底該聽從誰呢?

這樣教育的後果可能就會造成他誰的也不聽,或在誰麵前聽誰的,誰對自己有利就聽誰的,過早形成兩種麵孔對人、看人行事等不良行為。總之,父母對男孩的成長營造一個合作、統一的空間,對男孩的教育態度要恪守一致,保證在男孩麵前觀念一致,意見相符。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教育男孩時,父母態度要保持一致

父母由於各自生活經曆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以及自幼得到的家庭教育的不同,所以會在教育男孩的態度、方法上存在不一致,這是正常的。但教育子女是個嚴肅的問題,雙方應坦誠交換意見,即使父母意見上有分歧,也不能在男孩麵前公開化,而是要避開男孩進行討論,雙方都要自覺維護對方在男孩心目中的威信和形象。

098 不在兒子麵前吵架

看到可憐的成績單,全家老小連吃飯的心情都沒有。因為孩子的不良表現,家長開始爭論是誰之過……爭吵和衝撞將家庭變成了情感戰場,這時候最受傷害的,就是心智還沒成熟的孩子。在孩子的眼中,家庭是他生活的主要場所,父母是他的世界,當孩子目睹了家庭的不和諧,尤其是發現所有不愉快的起因都由自己引起的時候,他的心裏將蒙上一層陰影。因此,為孩子營造快樂氛圍的第一步,就是千萬不要在孩子麵前吵架!

父母吵架不僅會影響家庭和睦,而且會影響男孩的性格,讓男孩變得或憂鬱或暴躁或自卑或孤僻,甚至走極端。

雨林的父母又吵架了,吵得很凶,父親那嚴肅的臉上掛著滾燙的淚珠。家裏的氣氛是那樣僵,濃重的空氣幾乎讓雨林窒息。他不知道自己在這場戰爭中該扮演什麼角色,隻能是一個勁兒地哭。他也不知道該幫誰。畢竟,一個是爸爸,一個是媽媽。他茫然了。他不明白,一個好端端的家,為什麼總是吵架?突然,他想起一篇文章裏寫的:父母吵架了,隻有犧牲自己來保全這個家。於是,他從抽屜裏翻出一把小刀,對著自己的手指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