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得到自由的學生能夠很好地管理自己,更具獨立品格,更遵守秩序,也更加健康。雖然現在哈佛大學的學生增加了幾十倍,但是犯罪和被開除出校的比率,卻比艾略特進行改革之前低得多。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有位教育家說,當男孩顯露出某方麵的天賦時,我們的教育不但不加以引導和啟發,反而用紀律的條條框框去歸整他,使他符合我們大人的習慣,這是多麼悲哀的事情啊!其實,我們在用條條框框去束縛男孩行為的同時,也束縛住了男孩的思維,讓他們的習慣固定化,讓男孩變成一個隻會聽話而不懂得思考的機器,這是萬萬不能的。
所以,紀律不是一味地限製,這也不許做,那也不許做,讓男孩沒有主動的權利。有時候,紀律的另一個側麵,就是給予男孩適當的鼓勵,讓他們打破常規,自己去發現、去創造。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給男孩定的規矩越少越好
1.在父母管教過嚴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的男孩,往往循規蹈矩、性格懦弱、沒有主見。過度限製男孩的自由,處處指責,會影響他們各方麵能力的提高,限製他們的發展。
2.事實證明,得到自由的孩子能夠很好地管理自己,更具獨立品格,更遵守秩序,也更加健康。所以,在管教的同時,要給予男孩適當的鼓勵,讓他們打破常規,自己去發現、去創造。
008 讓男孩嚐試,他才不會有挫敗感
大多數男孩的依賴,都是由於家長的“越位”造成的,家長做了很多本該由男孩自己做的事情。家長的這種做法致使男孩習慣於依賴別人而不習慣於自己獨立做事,久而久之,男孩便喪失了想事和做事的能力。
不讓男孩麵對小的危險,就不能使其度過人生的大危險。來自現實教育的報告指出,小男孩使用工具的能力很差,他們不會用刀削鉛筆,削鉛筆乃是電動的;上版畫課時,讓男孩用雕刻刀,他們馬上就把手劃破了。因此,父母就避免讓孩子麵對小的危險。但是,如果人一次也不體驗危險,那麼也就不會產生回避這種危險的智慧。
多湖輝在千葉大學附屬小學擔任校長時,在一堂實驗課上,他給二年級的男孩火柴、報紙和幹樹枝,讓男孩們在校園內點著火熱飯和日本酒。不出多湖輝所料,有的男孩幾乎點不著火,有的男孩怕火,也有的男孩戴著白手套劃火柴,還有的男孩把火柴都用完,火柴盒都空了,還是劃不著;有的男孩雖然把火柴劃著了,卻由於把報紙平鋪在地上,仍是點不著火;有的男孩直接將劃著的火去點粗的幹木頭。
在煤氣爐、熱水器都是自動打火的環境中長大的男孩,幾乎都缺乏“劃火柴的體驗”。在很多母親心中,火柴等於危險,應該讓男孩的爸爸來點,她們總是認為這個對男孩來說等於危險,那個對於男孩來說也等於危險,這樣長期積累下來的結果便是,男孩缺乏在生活中的“基礎體驗”。這些基礎體驗不足的男孩有一個共同點—感覺遲鈍,因而他們不敢獨自去麵對挑戰。人生正是由無數的挑戰所組成的,而男孩們正需要在幼小的內心深處根植一份做事的自信。
千葉大學附屬小學的學生每年都要修學旅行,而且學校會組織大家去市郊郊遊。多湖輝一改集體出發的思路,主張讓學生各自行動,讓大家在約定的時間在當地旅館集合。這樣,學生便可自己製訂計劃,有時他們乘錯了車,出現過失敗,但作為讓學生自立的一種訓練,這也是一種很好的體驗。
應當盡量讓男孩經受各種體驗,讓他們增強適應能力和對自己將來生活的信心,這是父母所應盡的責任,因為男孩不可能一輩子都在安然的環境和父母的嗬護中生活。如果男孩要求“想與小朋友一起去動物園”,那麼父母應尊重他的選擇,但記得提醒其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例如“到了那裏之後,一定要給家裏打電話”等,采取這種“遠距離操作”的方法讓他出去,不僅讓他得到鍛煉,而且還會增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其實,有許多事情男孩自己完全可以做得很好,因此,父母應該放手,讓男孩自己去嚐試新鮮事物,讓他們自己去做,讓他們認識到“我能行”,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