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要積極有效地應對國際經貿摩擦問題
專稿
作者:陸燕
在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進程中,我國對外經貿發展麵臨諸多嚴峻挑戰,其中之一便是國際經貿摩擦將更加嚴峻和複雜。我國正麵臨更多的體製和規則層麵的經貿摩擦,透過這些經貿摩擦,是貿易利益的衝突,也是戰略利益的博弈。如何有效應對各種經貿摩擦,維護國際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已經成為我國深化並穩定發展與其他國家經貿關係的一個十分關鍵的問題。
一、我國麵臨著更為複雜的國際經貿摩擦
隨著我國貿易大國地位的確立和國際經濟影響力的不斷提升,加之國際經貿競爭日趨激烈,我國遭遇的經貿摩擦日益頻繁。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中的保護主義明顯抬頭,我國一直處於經貿摩擦的中心地帶,各類經貿糾紛頻發,摩擦形式多樣且複雜。
2013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貿易大國;同時,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進入高增長階段,2012年對外直接投資額居世界第三位。未來我國對外經貿發展將呈現兩個重要趨勢:一是繼續全麵深入地融入全球生產鏈,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二是在全球貿易中的份額還會有所提升,對外直接投資規模繼續擴大。隨著我國與世界經濟的融合不斷深化,在今後相當長時期,國際經貿摩擦的發生依然是我國對外經貿發展的威脅之一,經貿摩擦頻發、貿易摩擦領域和摩擦對象擴大、一些潛在的貿易摩擦出現等,使我國麵臨的國際經貿摩擦呈現常態化和複雜化的趨勢。
(一)國際經貿摩擦日趨常態化
國際經貿摩擦呈現增多態勢並且趨於常態化,是我國對外經貿持續快速增長及成為世界經貿大國的伴生現象,具有一定的必然性。造成我國經貿摩擦頻發的原因有多方麵的因素。從外部環境看,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終結了世界經濟的繁榮,世界經濟步入低速增長期,國際市場需求減弱,國際經貿競爭加劇,貿易投資保護主義傾向上升,各國經貿政策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勢凸顯;從內部環境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市場需求萎縮背景下,我國外經貿保持增長,總體規模繼續擴大,所占市場份額不斷提升,也容易使我國成為保護主義的主要目標國。此外,盡管我國外貿出口已呈現市場多元化格局,但也存在著市場格局分布不均衡、部分產品對國際市場依賴度過大、部分企業經營不規範、海外投資經驗不足、國際化經營能力亟待提高等問題,也成為產生國際經貿摩擦的誘因。
從近年我國遭遇到的經貿摩擦來看,既有與發達國家的糾紛,也有與其他新興經濟體的碰撞,各自呈現出新的特點和態勢。國際經貿摩擦增加,一方麵表明我國企業和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在不斷增強,另一方麵也反映了全球貿易發展中的各國利益分配矛盾及世界經濟格局變革的影響。後危機時期,隨著全球資源、市場、資金和規則製定的競爭加劇,我國將麵臨更大的、來自發達國家和其他新興經濟體的雙重競爭壓力,國際經貿摩擦會進一步加劇,也不排除個別時期有可能再起新波瀾。
近年來,我國遭遇的貿易救濟措施呈現出涉案金額上升、多種救濟措施並用、貿易救濟措施政治化等新特點。其中,與美歐的大要案增多,涉案額從以往的上億美元提高到幾十億美元甚至上百億美元。中歐、中美光伏案反映出美歐與我國在某些具有較高附加值產品上的競爭趨於激烈,尤其在經濟不景氣、就業因素困擾的背景下,產業發展以及相關就業機會就成為貿易摩擦背後戰略博弈的關鍵議題。今後隨著我國產業的技術進步和升級換代、出口產品升級趨勢加快,資本密集型和高技術產品競爭力逐漸增強,對發達國家優勢產業會形成越來越強的競爭優勢,我國出口產品受到製約的可能性加大,與發達國家的貿易摩擦有加強趨勢。
同時,發展中國家與我國的貿易摩擦呈增多之勢。我國與新興經濟體國家在出口產品結構上具有趨同性,同質化競爭問題比較突出。近年來,新興經濟體與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放緩,一些產業發展麵臨困難,對我國產品頻繁使用貿易救濟措施,發起的案件數量已超過發達國家。以2012年為例,由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發起的案件數占當年我國全年貿易救濟措施的70%,占全部貿易救濟涉案金額的13%左右。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哥倫比亞、印度等新興經濟體針對我國產品頻繁發起貿易救濟調查。隨著部分新興經濟體出口能力的提升,在傳統製造業領域同我國產品的競爭會不斷上升,我國與新興經濟體的貿易摩擦變得突出。
(二)國際經貿摩擦更加複雜化
隨著世界經濟的深刻調整,我國所麵臨的國際經貿摩擦也在發生深刻變化,一個明顯趨勢是,我國遭遇的國際經貿摩擦更加複雜。經貿摩擦發生的領域從勞動密集型產品向技術密集型產品,從貿易領域向投資領域、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從具體產業向體製層麵、從實體經濟向規則製定擴展和蔓延;摩擦爭議點已不僅停留在傳統貿易保護手段上,而是逐步上升到包括知識產權保護、環境保護、競爭政策、政府采購、產業政策、人民幣彙率等政策和製度層麵。未來我國將繼續麵臨更多的傳統和新型貿易壁壘和貿易摩擦。
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等貿易摩擦可能日漸頻繁和密集,力度加大。在我國迅速崛起成為世界出口大國同時,也成為了遭遇國外貿易救濟措施最多的國家之一。據中國商務部統計,從2002年到2012年的十年間,我國應對的國外貿易救濟措施案件共842起,涉案金額736億美元。其中,反傾銷案件621起,反補貼案件61起,保障措施案件124起,特保措施36起。到2012年底,我國已連續18 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連續7年成為遭受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目前,國外對我國反傾銷調查主要由發展中國家發起,對我國反補貼調查主要由發達國家發起。今後隨著我國出口貿易增長,我國出口產品在全球範圍內遭遇貿易救濟措施調查難以避免,依然會是貿易摩擦最常見的形式,涉案產品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擴展,市場經濟地位的缺失依然使我國在應對反傾銷調查中處於不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