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老師說過:“無為即有為,不教即家教。”這道出了家教的真諦:不是不教,不是跟孩子生氣較勁,而是要用心教,用合適的方式方法教;不是什麼也不做,而是少幹預孩子,通過身教和鼓勵支持來影響孩子。

經常有人問我,你家孩子這麼厲害,考上最好的高中,又奔向最好的大學,看你卻很省心,很少為孩子煩惱,你有什麼竅門啊?其實,竅門就是易中天老師的那句話。

20年來,作為一個孩子的媽媽,我一直在中學教學的第一線,還是班主任。我培養了自己優秀的孩子,也帶出了一批重點大學的尖子生,感覺最深刻的一點是:沒有不好的孩子,隻有不好的媽媽;媽媽不生氣,是一個心態問題,多花點心思,孩子就會很爭氣,用心媽媽教出一流的孩子。

我給很多父母講過教子問題,雖然家長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對孩子寄予的希望也越來越大,但是,由於外界環境對孩子的誘惑,孩子的個性也越來越強,家長們時間有限,感到教子越來越力不從心,發現孩子更難管教了。其實這就暴露了一個觀念的局限,家長滿腦子想著管教,約束孩子,其效果會適得其反。大人在單位和公司不想被人“管教”,孩子不也一樣嗎?我們不得不承認,同樣的期望,不一樣的付出,會產生不同的結果。事實上,家長的出發點是好的,隻是方法欠妥,觀念不科學,交流不暢,造成不少教育問題和親子間的摩擦。

家長們這樣說:

· 現在條件好了,對孩子有求必應,他卻經常騙我的錢去玩遊戲;

· 孩子很不聽話,越管越不服,還離家出走過,真恨不得打斷他的腿;

· 我家姑娘小小年紀不愛學習,就喜歡穿漂亮衣服,愛打扮,沒個正經;

· 孩子真沒用,你說每個學期花上萬給他報各種各樣的輔導班,成績一點沒長進,錢全打水漂了;

· 你說現在孩子活在幸福中不求上進,他又沒啥缺點,就是平庸;

……

孩子們這樣說:

· 我最煩我爸媽給我補這課那課的,壓得我喘不過氣,學的東西一點沒消化。大人都有周末和假期,憑什麼我們就不能好好地放鬆玩兩天;

· 我學習上很自覺,會安排自己的學習,但是我有些自卑,因為爸媽總拿我的成績跟人比,今天學習這個人,明天向那個人看齊,弄得我整天抬不起頭來;

· 我有很多缺點,喜歡看電視、睡懶覺,但爸媽也是啊!深更半夜還在各看一個電視,周末早上都不起來給我做飯;

· 我家裏做生意,是有錢,但他們隻顧掙錢,小學時還把我丟老家讀書,有時一周都見不到麵,更別說陪我一起學習,我覺得自己被遺忘了,學習沒意思;

· 我痛恨老師體罰我、父母懲罰我,我做事有點笨手笨腳,成績也差,但沒人教我,沒人鼓勵我,我不知道怎麼學,隻是混日子;

……

老師們則說:

· 這孩子沒有禮貌,缺少家教,總找借口,還愛頂嘴,真不想管他;

· 其實她很正常,在學校很自覺,但聽說到家裏就發脾氣,鬧矛盾,這可能是親子關係存在一些問題;

· 有些孩子腦瓜子很聰明,但不愛學習,老愛耍小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