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嘮叨與教育的真諦(1 / 2)

我最想說的是,關於教育的問題,你越是能發散思維,能把周圍所有的知識都融進去,那麼你就越能從教育裏找到樂趣。你越是願意嚐試不同的方法,和孩子一起互動,和孩子一起進行心理按摩,你就越能從中獲得更多的收益。這收益不隻是孩子的成長,也是你自己的二次成長。

典型案例

我本人很喜歡讀書,除了教育心理學,還讀哲學以及一些自我靈性探索方麵的書。

我二十幾歲的時候,跟著一位老師學過一點氣功,對於精、氣、神的意識特別強烈,還跟著一位印度老禪師修學過打坐、冥想。

那時候,我也隻是學著玩,對此還是半信半疑的態度,隻是偶爾有些意外的收獲,就把這當成了玄學,炫耀給別人聽。

但是在桐桐成長的過程中,為了做好教育,我重新又讀了一些關於腦構造、意念的作用力方麵的書。我忽然發現,我以前的做法其實是把簡單的事情弄複雜了。

有時間有條件的時候,我就又開始冥想。我的最初目的,也隻是和當下的職場人一樣,減壓,清空心靈。

有一天,我剛做完冥想,走出房間,桐桐就神秘地對我說:“爸爸,我剛才聽見你在說,放下,放下。你說要放下什麼?”

那時候,桐桐隻有四歲,對整個世界的感知力雖然弱,但是吸收外界能量的能力卻很強。我當時非常驚訝,因為我在冥想的時候,的確默念了“放下”。

後來,我就經常告訴桐桐:“你是最優秀的,你一定能很快在這個世界上找到自己的價值方向。”

那時候,我把我的這個方法跟我的同事們分享,但沒有人相信我,他們都認為我這是在自欺欺人,或者說故弄玄虛。

我把這個方法教給了一個對孩子完全失去信心的父親。我告訴他,你隻要每天抽出幾個時間段,默念:“我喜歡我的孩子,我的孩子也喜歡我。我的孩子是一個好孩子,我能發現他的優點,他自己也能看到他的優點。”

我告訴他:“你隻要專心想就行,不要圖什麼回報。”

這位父親按照我的方法做了。他再次見到我的時候,直朝我豎大拇指,他說:“你好神奇。”

我知道,我不是神奇,我隻是找到了一種特殊的溝通方法。

桐桐稍大一點,我把我的這個方法告訴了她,她興奮地說:“難怪,我就是覺得跟爸爸親,原來,你每天都在那裏念叨著我啊。好了,老爸,從今天開始,我也開始給你輸入意念。”

我問她:“什麼意念?”

“告訴你多沒意思,你要能感覺到,那才有意思。”

我們父女倆都為這個想法而感到高興。桐桐後來果然給我輸入了意念。

大約半年以後,我問桐桐:“你輸入的意念,是不是要我解開一些教育難題?”

她笑著說:“是的,這太神奇了。”

神奇是神奇,但如果你能想到,生命是一種有著無限潛能的創造,那麼你就不會再有任何懷疑。

你應該了解的教育奧秘

1.父母能從教育孩子中得到的最好結果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