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的都知道嘮叨不好,但麵對孩子的時候,還是忍不住嘮叨。當媽媽的關懷和愛護變成事無巨細的反複叮嚀,就成了兒女耳畔的“噪音”。媽媽的反複嘮叨,不僅折磨兒女的耳朵,更折磨兒女的心靈。
嘮叨是中國媽媽們教育上的最大通病。一個好媽媽一定要明白:嘮叨是最差的教育方法,也是最失敗的教育方式;愛是好的,但不需要重複;管是對的,但不需要囉嗦。孩子成長需要的是引導,而不是嘮叨。從今天開始,不要再嘮叨孩子了。
在我認識的家長中,有一對夫妻很特殊,丈夫是一個聾啞人,妻子則是盲人。夫妻倆經營著一家規模不大的煙酒商店。
一般來說,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都會非常自卑。尤其對別人說起他的父母時,總會諱莫如深。但他們的孩子卻很活潑,很喜歡自己的父母。
我問這個孩子:“你覺得你的父母給你最大的幫助是什麼?”
孩子說:“他們永遠覺得我是最好的,他們永遠信任我。”
孩子這樣說的時候,他的爸爸伸出大拇指,嗯嗯啊啊地點頭。他的媽媽也伸出手去撫摸自己的兒子:“老師啊,我兒子什麼問題都能解決。他是我們家的頂梁柱。”
我還認識一對家長,也很特殊,丈夫是一個著名的勵誌演講專家,妻子則是一個外企經理人。孩子還沒有出生之前,他們就已經做好了早教的準備。
一般來說,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一定會非常優秀。尤其對別人說起他的父母時,一定會格外驕傲。
但我問他們的孩子:“你覺得你的父母給你最大的幫助是什麼?”
孩子說:“毀我。”
孩子剛說完,那位爸爸馬上說:“是你小子自己不爭氣,我給你找最好的學校,給你找最好的老師,讓你接受最高級的教育,可你不學好,那能怨我嗎?”
他媽媽也馬上接茬說:“臭小子沒良心。我是怎麼對你諄諄教導、苦口婆心、嘔心瀝血、殫精竭慮。可是你不按照媽媽的計劃去做,一心就想著反抗我。這樣你還能學好?”
孩子很生氣地說:“天天聽這些嘮叨,我就要被煩死了。”
媽媽說:“我不嘮叨你,你知道這些嗎?我不嘮叨你,你能學好嗎?我不嘮叨你,你能知道生活有多艱辛嗎?我們給你創造了這麼好的環境,你卻不懂得珍惜,早晚有一天你會後悔莫及。你怎麼就不睜開眼睛看看呢?”
我不知道那個孩子的感覺怎樣,聽到這位媽媽一聲比一聲高的質問,我的腦袋嗡嗡作響。
不用說,你很快就能看出:父母不說的,孩子未必不會;父母常說的,孩子未必能做好。
聾啞人和盲人夫婦,沒有一句像樣的教育之語,可對孩子,他們是永遠的支持者、信任者、依賴者。孩子就是光,是有著無限潛力的一切,是幸福的源泉。
而功成名就的那對夫妻,他們有著豐富的教育理念,有著超前的教育方法,但他們對於孩子來說,卻是法官、馴獸師、裁判。表麵上看,他們給孩子提供了最好的條件,為孩子指出了最光明的前途。可實際上,他們卻把自己當成孩子的指南針,他們企圖用自己全部的能力去挖掘孩子,他們是孩子幸福的源泉。
所有嘮叨的家長,不論學曆高低、方法如何,他們都和這後一對父母一樣,把自己淩駕於孩子之上,他們不相信孩子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成長,也不給孩子自我成長的空間。
蒙台梭利曾經說過:所有的生命,都能創造奇跡,但是必須要在自由的空間內。孩子,本身就是創造奇跡的能量之源,父母的嘮叨,卻毀掉了孩子的創造力。
本書是我的最新作品,書中告訴媽媽們“愛是好的,但不需要重複;管是對的,但不需要囉嗦”的“零噪音”教育理論,同時提供了具體的“不囉嗦且效果好”的教育法。我使用講故事的方式,通過女兒的實踐活動和身邊的教育案例來闡述,不僅趣味十足,通俗易懂,還把方法講解得深入透徹,簡單有效。
本書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解讀嘮叨,即從孩子的學習方式說起,對新生命的創造力進行了深刻的挖掘,使父母們重新認識教育的真諦,認識自己的教育責任。這有助於父母們真正減少嘮叨,而不至於道理明白了,行動上不去。加上具體的指導方法,相信大多數父母看完書之後,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不嘮叨的教育方法。
最後,我想說的是,其實,你說,或者不說,孩子都在成長。你欣賞你的孩子,你的孩子就能讓你越來越欣賞。
成墨初
2013年5月18日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