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不教,父之過。”受古人的影響,在國人的意識中,教育孩子似乎應該是父親在唱主角。而事實上,媽媽是孩子成長途中的指明燈,也是孩子走向社會的最初引導者。多數人的幼年時期都是與媽媽朝夕相處,媽媽對孩子耳濡目染的機會也最長、最多。可以說,媽媽是孩子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老師之一,媽媽在家庭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也至關重要,沒有人能夠代替。
在生物學意義上,媽媽是孩子最親的人,“知子莫如母”。媽媽對孩子的教育也許談不上符合什麼先進的教育理論,媽媽在教育孩子時也許講不出什麼大道理,但媽媽對孩子的教育是心貼心的對話。以媽媽為主體的家庭教育,也容易在孩子的心裏引起共鳴,並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曲娜今年8歲,爸爸和媽媽離婚了,曲娜跟著爸爸生活。爸爸很忙,每次回去都將近8點,曲娜就跟保姆在家。
每次曲娜放學回來後,都會一個人坐在一旁看電視,不說話,也不玩遊戲。爸爸回來後,有時會跟爸爸玩一會兒,但也沒太大的興趣。爸爸發現,有些行為並不能說是她懂事或長大了,但與平時的行為不一樣了。爸爸覺得孩子是在壓抑自己的想法,或說刻意改變自己的想法。很簡單,她知道,媽媽不在家了,爸爸要陪他,所以她不能“得罪”爸爸,因為害怕“得罪”爸爸,爸爸也不陪她了。
老師跟爸爸反映,曲娜在學校也不愛跟同學交往,就喜歡一個人坐在一旁發呆,學習成績也不太理想。
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是其他家庭成員無法替代的。媽媽對孩子的影響,在孩子的胎兒時期就開始了。此時,媽媽對生活的態度就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了。當孩子出生後,媽媽也自然地成為孩子生活的第一個指導者;伴隨著孩子的長大,她們又進一步成為孩子走向社會的引領者。大多數家庭裏的孩子都是與媽媽朝夕相處,媽媽對孩子進行言傳身教的時間最長,所以媽媽也是孩子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老師。
研究表明,一個缺乏母愛,或缺乏正常母愛的孩子,通常都很難養成良好的個性和習慣,容易變得敏感、脆弱、孤獨、不喜歡與人接觸、缺乏安全感,甚至會產生一定的心理問題。由此可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母愛是任何愛都不能替代的,母親的教育的作用也是不能忽略的。
完美媽媽課堂啟示:
啟示一: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媽媽是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個老師,每一位媽媽都希望通過自己的言行影響孩子的日常行為。孩子也是敏銳的,特別擅於捕捉媽媽的愛好,然後不動聲色地學習和調整著自我行為。如果媽媽為孩子做了錯誤的引導或榜樣,孩子也容易誤入歧途。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媽媽平時有什麼樣的言行,也會像照鏡子一樣,在孩子身上反射出來。可以說,孩子就像是媽媽的影子,甚至是媽媽縮小的一個翻版。
啟示二:不要單憑經驗教育孩子
每個媽媽都曾經是一個女兒,她們在與自己的媽媽在一起時的生活經曆,也會影響以後對孩子的教育。很多媽媽甚至會無意識地用自己媽媽教育自己的方法來教育自己的孩子,或是用與自己的媽媽完全相反的教育方法來教育自己的孩子。有的媽媽還將自己兒時沒有從媽媽那裏得到的東西加倍地給予自己的孩子,這樣的教育方法就成了一種補償教育。可是,這些教育方法或者並不適合自己的孩子。
所以,作為媽媽,一定不能簡單地憑借經驗來教育孩子。好媽媽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學習的;作為媽媽,一定要盡可能地學習,哪怕不能夠學習書本上的教育理論,也一定要學習他人的好經驗。
啟示三:教育孩子走好人生第一步
媽媽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也教給孩子人生中無數個第一次:教孩子說第一句話,教孩子邁開人生第一步,教孩子第一次自己動手吃飯,教孩子第一次自己穿衣服,等等。這些看似再平常不過的小事,如果沒有媽媽的教導,孩子很難自己學會,或者學會的過程很緩慢。
隻有媽媽為孩子奠定了踏實穩健的第一步,孩子才能在媽媽的教育下正常、健康地成長。
媽媽手記
在家庭教育中,媽媽擔當中重要的角色,其作用和價值甚至無人能替代。孩子一生當中最早接觸的教育,就是來自媽媽的教育。媽媽的教育與孩子性格的塑造以及人格的形成等,都息息相關。所以,媽媽首先要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同時要學習正確的教育方法,從而幫助孩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