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文多是前麵精彩,上了架後的故事情節簡單,主角的成功也是一帆風順,藩鎮剛好相反,為求曆史的真實感,有點慢熱,前麵交待故事背景,留下許多懸念,現在燕歌的筆力也是大漲,所以越到後麵越精彩。
這幾章你還感覺不到劇情高潮不斷,曲折離奇,兄弟們,沒有注冊的趕緊,訂閱藩鎮,看見燕歌碼字碼得辛苦,就當發根煙。
今晚12點加更一章,衝榜,望兄弟們鮮花收藏鼎力支持!
……
潞縣是夯築的方形土城,周圍七裏,城高二丈。縣城外圍五裏處,還有一段自東北轉向西南,傍河而行的夯築土長城,城高三丈,箭樓、雉堞、女牆齊全。
兩晉南北朝時期,高洋代魏稱帝建立北齊,設都城在鄴郡,南與蕭梁對峙,西同西魏抗衡,東有渤海屏障,北懼柔然侵犯,故於天保八年(公元557年)自昌平長城向東南修築一條土長城,途徑潞縣、雍奴,直至海河。
土長城前有溫餘水和潞水環繞,河水長城互相依憑,水陸相依,防禦力更勝一籌,隋文帝楊堅統一中國後,土長城失去存在意義,上下遊多處被平除,隻餘環繞潞縣這一段,百姓用來躲避水災,方才保留下來。
右衙越騎、狼牙騎,清夷軍,雄武軍,各一營組成聯軍,共約六千五百兵馬,齊聚潞縣,以牙軍副都知兵馬使,定遠將軍史元忠為首,共討幽州留後楊誌誠。
少年振威校尉李賢齊率狼牙騎大破幽州左衙兩千兵馬,全殲經略軍五百越騎,活捉經略軍使楊誌高,小勝張絳的前衙兵馬,連戰連捷,聯軍聲勢大振,李賢齊之名,自此軍中遍曉。
紅日西下,平原上時有大風刮過,帶來陣陣涼爽。潞縣通往幽州的驛道上,土長城有一道關口,名喚潞水關,關上的箭樓此刻濟濟一堂,正坐著聯軍幾位大將,三位授節的朝廷專使,魏寶義,焦奉鸞,杜牧也被請來觀戰。
清夷軍前營指揮使狄山民率先站出來,拱手稟道:“幾位專使大人,楊誌誠不是個東西,能力威信不足服眾,今春趁武威郡王接待朝廷使節,猝起發難,逐走武威郡王,以郡王家小要挾,得到幽州留後之位,愈加的貪橫淫暴,現在又脅迫幽州眾將,去掘武威郡王的祖墳,如此行事,人神共憤,他做上幽州節度使,難保不會得隴望蜀,自稱燕王,禍害一方,早晚是朝廷的心腹之患。”
這幾句話說得大夥兒心裏暢快,偽燕皇帝安祿山就是從這開始的。
“狄致果之言代表了媯州清夷軍的態度。” 清夷軍兵馬使姚政手捧如銀似雪的邢州白瓷茶杯,力挺狄山民。
“這個,這個……天氣也是太熱了,諸位還是喝茶……喝茶,沸水泡茶消暑解渴……”官告使魏寶義神情尷尬,支支吾吾半響也不表明態度,想借著談茶道,將話題轉開。
楊誌誠是牛黨在朝廷力保的幽州節度使,將他拉下馬來,不啻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經曆了戰陣廝殺,幾回生死,杜牧從戰場下來氣質大變,越發的沉穩幹練,“楊留後不管好歹,他也是朝廷任命的,你等不服,自可上疏聖人,由他裁決。”
容色肅然,史元忠歎道:“我等起兵非為私利,是想規勸楊留後,不要聽信小人讒言,掘人祖墳,幽州安定,我們才能謀取出塞擊胡,遏製胡虜的南侵!”
李賢齊冷眼觀察三位朝廷專使,魏寶義敷衍搪塞,想是別有隱情,焦奉鸞微閉雙眼,漠不關心,杜牧有心幫襯,奈何人微言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