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北門之變(1 / 2)

兄弟們忙著回家,忙著過年,連鮮花收藏都忘了,理解。燕歌也要購置年貨,走親訪友,喝點小酒,節日期間每天上午九點一更,如果兄弟們實在想看書,用鮮花收藏證明。

……

大唐太和五年六月末,一日申初時分(下午三點),幽州北門。

正午的酷熱還未過去,一騎飛馳進了城門,揚起高高的塵土,道旁的樹葉蒙塵,低垂在一起,失去了鮮活的亮綠,草葉兒也蔫頭巴腦耷拉著葉片,痛苦地忍受著夏蟬那沒完沒了的噪鳴。

烈日下,幽州通往北邊七鎮的驛道上,一大片黃色塵暴翻翻滾滾,似乎是一杆半卷的紅旗引領著塵暴,卷向幽州北門。

“嗚——”北門箭樓響起了報警的號角,讓一潭死水般城門附近,恢複了活力,刀槍和甲葉在陽光下閃閃發亮,晃得人眼發花,守門校尉破鑼般的嗓音大聲嘶吼:“不準閑雜人等進出,拉起吊橋,關閉城門。”

幾十騎如道狂風卷至北門,為首一名騎將豹頭環眼,頭卻出奇地偏大,對著箭樓吼道,“奚校尉,媯州清夷軍前營指揮使狄山民奉幽州節帥府軍令回城,快開城門!”

奚校尉探出頭來,見隻有幾十騎在北門外,可是剛才哨騎回報,狄山民率一千清夷軍越騎飛馬揚塵而來。

“狄致果,清夷軍隻有你一人**而來?”奚校尉疑心大起。

“都在後麵呢,奚校尉,老子頂著烈日趕了一天的路,嗓子都快要冒煙,還不讓老子進城吃個回鶻瓜(西瓜),喝碗冰鎮酸梅湯,快開城門,如若遲了,將你拖到楊節帥麵前說個清楚。”

狄山民身後幾十騎清夷軍齊刷刷地抽出橫刀,跟著大聲鼓噪。

惹翻了他們,百戰邊軍殺人可不眨眼,奚校尉心中發毛,或許是哨騎偵察有誤,如果閉門不納,將狄山民拒之城外,那是個炮仗,一點就著,鬧將起來,人家有軍令在手,吃虧的還是自己,奚校尉悄聲吩咐道:“準備拒馬、塞門刀車、沙袋。兩旅軍士一左一右,埋伏在城門兩側,將他們放進城來,如果有變,馬上拉起吊橋,關閉城門,兩旅軍士從左右殺來。”

防守北門的幽州牙軍,忙碌了一陣子,做好了應變的準備,奚校尉為消除清夷軍的不快,特地叫人在城門口準備了幾桶冰鎮酸梅湯,為他們解渴消暑。

放下吊橋,打開城門,狄山民見並無一個經略軍出來,暗自警惕,低聲吩咐了幾句,“兄弟們,今兒我們赴的是鴻門宴,萬事小心。”

催馬緩緩進了城門,狄山民聽見奚校尉站在城頭,破鑼嗓子寒暄道:“遲開城門是兄弟的罪過,涼棚下備有幾桶冰鎮酸梅湯,給清夷軍的兄弟解渴消暑。”

一進城,狄山民就發現了城門附近的經略軍軍士在烈日下持槍舉盾嚴陣以待。

經略軍讓我在城下暴曬了小半個時辰,老子也要玩玩你,狄山民也不著急,翻身下馬,大聲吩咐清夷軍越騎,“驗驗冰鎮酸梅湯是否有毒?先讓兩個兄弟嚐嚐,再提幾桶水來喂馬,老子走得乏了,就在這歇息半個時辰。”

清夷軍越騎大聲應諾,於是驗毒試嚐酸梅湯拖時間,給幾十匹馬喂水也需要時間吧,更有人跑到井邊的瓜攤去買冷水浸過的回鶻瓜,幾十名在越騎或在北門附近打旋,或躲在涼棚下吃果解暑,還有人順便打個盹。

城門兩側的經略軍身著重甲,持槍舉盾,在烈日下曬得頭昏腦漲,大汗淋漓,奚校尉一看情勢不對,破鑼嗓子喊道:“收起吊橋,關閉城門!”

狄山民大聲喝道:“奚校尉,後麵還有清夷軍兵馬使、幾位指揮使,某為他們打個前站,你閉門不納,吃罪得起?”

城門一會關一會開,在酷熱的天氣下也是個繁重的體力活,奚校尉命人暗中通知經略軍軍使楊誌高。

奚校尉一邊走下城頭,一邊大聲向狄山民賠罪,“都是小弟的錯,慢待了狄致果,改日置酒賠罪,你看城門乃是重地,小弟職責在身——”

橫刀盾牌鐵甲被曬得滾燙,如果澆瓢水上去,還會滋滋冒煙,站在烈日下的經略軍不幹了,眾軍鼓噪,“戰又不戰,也不下令撤,奚校尉,是戰是撤,你倒是放個屁呀!”有幾名經略軍軍士將盾牌直接就丟棄在地。

兩名經略軍旅帥也約束不住,城門附近的經略軍如鳥獸散去,尋了蔭涼之地,解下重甲,坦胸露腹圖個涼快,口中罵罵咧咧,那奚校尉的家眷也被問候了好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