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期
了解自己的寶寶
從新生兒呱呱墜地,脫離母體開始到28天的這段時間,醫學上稱為新生兒期。
這段時間是嬰兒的脆弱期,因為新生兒對外必須獨立適應生活環境,對內身體的各器官功能都必須再做進一步調整,如果此時喂養不當,很容易導致疾病。因此,父母親對於新生兒的生理特點、生理狀態和異常現象應有充分的認識,以免屆時手忙腳亂。
足月與不足月的新生兒
新生兒一落地,醫生會抱給媽媽看,若你初為人母,千萬別被他嚇著了。因為新生兒紅通通、皺皺的臉,完全與你所想像的不同。凡是超過37周,體重超過2500克,身高在45厘米以上的新生兒,都是足月新生兒。他們的共同特征是:頭部較大、四肢較短,等循環係統充分發揮作用後,略顯青紫的皮膚就會恢複正常的粉紅色,皮膚上的胎毛、皮疹幾天後會消失。
而懷孕不足37周,體重未超過2500克的新生兒,屬於不足月的新生兒。然而,隻要仔細照顧,得當的護理,不用太長的時間,不足月的新生兒生長發育即可正常發展。他們的共同特征是活動力較差,身體的比例差異頗大,體溫波動很大,容易有黃疸現象。因此,撫育不足月的新生兒,父母親需要共同合作,花費較大心力,來幫助新生兒迎頭趕上足月的寶寶。。新生兒的體檢項目
當新生兒適應環境後,父母親應請醫生為新生兒進行一次詳細檢查,以便發現有無先天性的疾病,及早治療,通常小兒科醫生會檢查的項目有:
(1)頭部:量頭圍、檢查囟門、觸摸顎部檢查有無顎裂。
(2)胸部:用聽診器聽心髒、肺髒是否正常,並測量脈搏。
(3)腹部:觸摸腹腔,檢查器官大小是否正常。
(4)四肢:檢查是否等長,兩腳有無畸形。
此外,還要檢查生殖器有無異常,以及脊椎骨是否都沿脊柱排列。
在檢查時,父母若有任何疑慮,可以同時提出請教醫生,醫生將會給你滿意的答複。
不可使用閃光燈為寶寶拍照
這是父母最容易忽略的細節,嬰兒出生,父母都想為心愛的小寶寶拍照片作為紀念,卻忽略了閃光燈對新生兒的視線膜所造成的傷害。它可能使眼底或角膜燒傷,甚至導致失明。這是因為新生兒眼睛受到強光刺激時,還無法調整,而且在出生前經過9個月漫長的子宮暗室生活,所以對光的刺激非常敏感。
此外,新生兒出生時,經過母親陰道,常有陰道分泌物侵入眼內,如果這些分泌物中有細菌,這些細菌會隨著分泌物侵入眼內,引起結膜發炎。所以,新生兒出生後,產科醫生會為新生兒的眼睛滴藥水,在出生的第一周,新生兒的眼睛都應以藥棉浸生理鹽水把眼睛洗淨,直到沒有分泌物,才可以停止。
寶寶正常的生長數據
這是初為父母心中常有的疑問,即使是有經驗的父母也常會質疑“為什麼我的孩子好像比別的小孩瘦小”。那麼,就讓我們讀一讀下列的數據吧!
新生兒的體溫通常比成人略高,因為新生兒的體溫調節約需4天的時間,以後穩定在36~37℃。新生兒的呼吸較急促,但不要緊張,因為新陳代謝所需的氧量頗大,隻有加快每分鍾呼吸次數來滿足所需,每分鍾約35~45次之間為正常數。
新生兒平均約50厘米高,前半年每個月長2~3厘米,後半年約為2厘米。這是平均數值,隻要差距不大都是正常現象。
新生兒出生3天至1周內,體重會減輕。這是因為剛生出來的新生兒會排泄掉體內一些廢物,而且食量又小,大約10天後,體重就會慢慢回升了。
影響寶寶生長發育的因素
影響寶寶生長發育的因素,可分為先天與後天因素。
(1)基因遺傳:
這是影響生長發育的最基本要素,在精子與卵子結合時,就決定寶寶在未來歲月中的身高、體形。如果父母有先天畸形或隱疾也會遺傳到孩子身上。
(2)內分泌影響:
如果嬰兒的腦下垂體分泌不足或過量,都會使嬰兒成為侏儒或過於巨大。如甲狀腺分泌不足則會使嬰兒生長停滯,智能發育障礙。
(3)生活環境:
在正常環境下生長,備受父母關愛、照顧,以及適當的運動,都有利於寶寶生理、心理的成長,甚至也會影響到他未來人格的發展與心智成熟度。
(4)營養:
父母身材嬌小,不見得寶寶就會矮。其中的關鍵就是營養。充分的營養搭配,可以使寶寶發育快,長得既高又壯呢!
(5)疾病:
任何疾病都會影響嬰兒的生長發育,甚至一生的健康,例如:發燒等常會造成嬰兒智力受損等。
寶寶動作的發育變化
嬰兒的動作必須視神經與肌肉的協調發育情形而定,也受到先天與後天的影響,一般情形如下:
新生兒:四肢動作無法協調,頸肌無力,需要靠外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