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2)

天下父母無不盼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但大多數的中國式家庭教育讓我們看到,許多孩子沒有在父母的打罵中成功,也沒有在老師的嚴厲管教下成材。而多數實例證明,恐嚇、吼叫、打罵、爭吵、批評、斥責、冷處理等方式在教子問題上起到的作用並不大,甚至起到了反作用。一些孩子表現出來的叛逆、不聽話、不順從、不服軟、愛撒謊、離家出走等不良後果,很多時候都是因為溝通方式不當造成的。傳統的棍棒教育可能會起作用,但隻是暫時的,不會持久。其實,要想培養乖巧聽話的好孩子,隻要改變一下與孩子間的溝通方式就對了。聰明父母會說也會聽,在言語上做到不傷害孩子,從而促進家庭和諧,讓孩子更優秀,更可愛。

以下是我們常見的幾種教子方式,聽上去很平常,卻殊不知這種語言方式很可能已傷害到了孩子敏感的自尊心。

教育孩子說得最多的莫過於:

“你這孩子怎麼那麼不聽話?”

“我說過多少遍了,你就是不長記性是吧?”

“你等著,看我抽出工夫怎麼揍你!”

“看你那德行,早知這樣我生你幹啥?”

“你能不能說句話?啞巴啦?”

“你可真笨,我就沒見過這麼笨的孩子。”

麵對孩子的行為,做父母的常常忍不住這樣脫口而出。是的,天涼了讓加衣服就是不加,地板涼可就是要打赤腳,就是不愛刷牙,就是要把飯弄得滿桌子都是,就是不叫叔叔阿姨,就是要把屋子弄得亂七八糟,到吃飯的點了還要看電視,就是不願意做作業等,怎麼說都不聽。

無數家長為此煩惱,家裏充滿嗬斥和吵嚷聲,甚至為此打罵孩子。可是這樣沒用,火藥味越濃烈,問題就越難解決。

家長愛孩子,對孩子嚴格要求並沒有錯,錯的是所使用的教育手段不恰當。現在有一些家長教育孩子,一不聽話就訓斥,就罵,就打,而不是予以尊重,耐心說服,不注重與孩子溝通。有關親子教育的研究指出:孩子如果生活在批評之中,就學會了譴責;如果生活在敵意之中,就學會了爭鬥;如果生活在諷刺之中,就學會了害羞;如果生活在暴力之中、地獄之中,就會成為“魔鬼”!

所以,吼叫、打罵、冷戰等,這些都不是親子間溝通的好方法。父母如果經常斥責或打罵孩子,會造成嚴重的親子隔閡,不僅讓孩子失去自信,性格懦弱,而且也令大人充滿失望和傷心。

天下的為人父母者,如果你的孩子不聽話,改變一下你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方式吧!認真思考一下,你怎麼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在這裏,我們先為各位父母透露幾條親子溝通最不可或缺的技巧和方法,讓你和孩子之間說話心平氣和,減少衝突,避免矛盾和頂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