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小學語文課堂學習方式(1 / 2)

淺談小學語文課堂學習方式

教學方法與經驗研討

作者:張元江

摘 要:“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究竟要不要教師導?要導的話,導什麼,如何導,才能更好地體現“以學生為主體”? 筆者經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認為一是正確處理好“自主”與“自流”的關係。二是摒棄合作學習“拉郎配”。三是把讀的時間留給學生。四是把問的權利還給學生。五是把說的機會讓給學生。

關鍵詞:學習方式;有效學習;學生發展

在素質教育大背景下的今天,語文教學改革現狀是怎樣的呢?以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個維度為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前台。與此同時,問題也隨之而來,教師的角色如何變換?談自主合作學習,究竟要不要老師的導?要導的話,導什麼,如何導,才能更好地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經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有以下反思。

一、“自主”與“交流”

“你喜歡學哪一段?”“你想先學什麼?”“你想怎麼學?”讓學生自讀課文、自定學習內容、自選學習方法已是當今閱讀課上的“流行曲”。然而凡事都有個度,當新的課文還沒有成為學生產生強烈閱讀欲望的“誘因”、學生還沒有對閱讀文本產生欲罷不能的內驅力時,便讓學生自定、自選學習內容,其結果隻能適得其反。還有,在彙報(全班交流)時,學生彙報什麼,教師就教什麼,完全處於被動應付地位,如此教學如何能有益有效?學習離不開教師,自主學習的確需要寬鬆的教學氛圍,但教師讓出“平等中的首席”,退出教學的舞台,成為一個旁觀者,這實質上是把自主學習異化成了放任自流。

二、合作學習“拉郎配”

“合作學習”目前被教師視為培養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風靡小語課堂。但是我們在聽課中發現,教師在組織合作學習時,對內容的設計、要求的提出、呈現的方式、活動的展開、合作的組織等有些主觀隨意。隻要教師覺得該合作學習了,即使學生沒有進入狀態,毫無探究欲望,也必須迅速加入學習小組;教師覺得該彙報成果了,即使學生正在進行激烈的思想交鋒、正處於欲罷不能的探究狀態,合作學習也必須戛然而止……合作學習成了變相的“拉郎配”,成了許多教師落實新課標、新理念的一種裝飾。我們認為合作學習不隻是一種外在的東西,而是一種精神和內在的品質。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組織合作學習要把握契機,精心設計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求、呈現的方式、學習的組織等。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每一次合作學習都要有合作學習的必要、合作學習的價值,否則這種合作學習就會浮於表麵。

三、把讀的時間留給學生

《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覺得語文課上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克服那種浮光掠影,泛泛讀上兩三遍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