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中數學教師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2 / 2)

第三要利用數學中圖形的美,培養學生的興趣。生活中大量的圖形有的是幾何圖形本身,有的是依據數學中的重要理論產生的,也有的是幾何圖形組合,它們具有很強的審美價值,在教學中宜充分利用圖形的線條美、色彩美,給學生最大的感知,充分體會數學圖形給生活帶來的美。

第四要利用數學中的曆史人物、典故、數學家的童年趣事、某個結論的產生等等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學生一般喜歡聽趣人趣事,教學中結合學習內容講述數學發展的曆史和曆史上數學家的故事,象數學理論所經曆的滄桑,數學家成長的事跡,數學家在科技進步中的貢獻,數學中某些結論的來曆,既可以了解數學的曆史,豐富知識,又可以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學習其中的創新精神。

三、教師是保護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監護人”

首先要分清學生錯誤行為是有意的,還是思維的結晶。學生早求知的過程中屬於不成熟的個體,在探索中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是難免的,也是允許的。教師不要急於評價,出示結論,而是重在幫助弄清出現錯誤的原因,從而讓他們以積極的態度去承認並且改正錯誤,與文過飾非相比在對待錯誤的態度上,這個不正是一種創新態度嗎?作為教師對發展中的個體要以辯證的觀點,發展的眼光,實行多元化的發展的評價。從客觀上保護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去。比如:教學中常見的“插嘴”,可理解為學生的不遵守紀律,也可以理解為學生思維快的表現,這就要看他們的動機是什麼,再作結論。

其次要多給學生一些鼓勵,一些支持,對學生的正確行為或好的成績表示讚許。學生時期自我評價能力較低,常常默認教師的評價,而且常以教師的評價衡量自己在群體中的地位。同時,又常從成人的表情或語言判斷對其的評價,帶有一定片麵性。因此,教師應對學生正確行為表示明確的讚揚,使學生明白教師對他們的評價,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學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

最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兒童與生俱來的天性,好奇是思維的源泉,創新的動力。因為好奇,學生有了創新的願望,努力去揭開事物的神秘麵紗,這種欲望就是求知行為在孩子心靈中點燃的思維的火花,是最可貴的創新性心理品質之一,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好奇程度呈遞減趨勢,而創造性人才的特點卻是永駐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審視整個世界,每一個成才的人,必須保持這顆好奇的童心,教師對教學中學生好奇的表現應給予肯定。如對於學生“打破砂鍋問到底”精神,應加以愛護和培養。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顯成效的,它是一個係統過程,在教學中必須循序漸進,長期堅持,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取長補短。隻有這樣才會取得預期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