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空間建構理論方法在我國建築教學中的探索(2 / 2)

(二)快速調整課程框架

空間建構理論方法在我國建築教學中的融入亦體現在實現了課程框架的合理調整,首先從課時安排入手,為促使學生從多角度入手來認知空間建構理論,部分院校在建築教學過程中充分結合了空間建構理論方法將課時劃分為長題、短題及快題三個類型,而快題即為快速建築設計的簡稱,繼而通過此種方式來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促使其在此環境中能提升自身整體學習效率。其次,在課程框架調整過程中也逐漸實現了對“快速設計係列”的推廣,最終由此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實踐活動中來,提高自身創新能力及職業技能,並將其應用於實際設計中,提升整體設計水平[2]。

(三)增強體驗建構教學過程

體驗建構過程的實施可引導學生在實體的感受與體驗環境中能調動自身學習的積極性,並在學術設計氛圍的熏陶下強化自身對空間建構理論的認知程度,且將其融入到實際設計中,豐富自身設計內涵。此外,體驗建構教學過程的增強亦有助於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因而在此基礎上,教師在開展建築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應注重提高對體驗式教學方法的重視程度,繼而將其應用於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解決空間建構設計中材料及技術問題,最終提升其整體建構能力。從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在當代建築教學中注重體驗建構教學方法的融入是非常必要的,為此,應提高對其的重視程度,並加強對其的有效落實[3]。

綜上可知,我國建築教學中仍然存在著教學方法單一且教學內容較為枯燥的問題影響到了學生對空間建構理論的認知,因而在此背景下,教師在開展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應不斷完善自身教學手段,且應注重從增強體驗建構教學過程、快速調整課程框架、完善空間建築能力培養教案設計等途徑入手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並促使其在此環境中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提高自身整體空間建構能力,滿足自身全方位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夏冰.建構主義理論下的學習空間設計初探[J].華中建築,2014,12(04):153-157.

[2]顧大慶.建築教育的核心價值 個人探索與時代特征[J].時代建築,2012,11(04):16-23.

[3]袁逸倩.空間初體驗——天津大學建築初步課程中的建造教學實踐[J].新建築,2011,13(04):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