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請辭:埃及社會的近憂與遠慮
觀察
作者:鄒珊
2月24日,埃及過渡政府內閣突然宣布集體辭職。過渡政府總理貝卜拉維稱,此舉目的為“將埃及帶出由安全、政治和經濟壓力組成的‘狹窄通道’”。此聞一出,輿論眾說紛紜。
貝卜拉維在24日的講話中提到,目前罷工活動越來越多,但世上沒有任何政府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滿足如此大量的要求。並且,雖然身為著名的經濟學者官僚,貝卜拉維卻並未成功拯救國民經濟。根據埃及國際合作部最近的統計數據顯示,該國的年經濟增長率從2011年革命發生前的7.2%直降至2012至2013年的2.1%,失業率卻從8.4%上升至13.2%;貧困率從2010年的19.6%上升至2013年的25.2%;同時,外彙儲備在革命發生3年之後減少了一半還多。
“埃及經濟很糟糕,且正在持續惡化中,這為國家的未來製造出許多不確定性,很可能致使塞西的支持率下降。”美國密歇根大學中東政治學教授泰斯勒(Mark Tessler)向本刊評價道。總統大選日益臨近,許多人認為,過渡政府請辭是在為國防部長和軍方領導人塞西的參選鋪路。目前有極高支持率的塞西曾於1月表示有意參選總統。而當月的新憲法草案也在公投中得到了絕對支持,這一民意風向標也表明競選形勢對其十分有利。但其後,罷工浪潮蔓延開來,許多市政係統員工也參與其中。所以,貝卜拉維內閣被當作埃及社會危機的“替罪羊”,請辭是為了平複民怨,而塞西則可趁此機會“避避風頭”。
但令人捉摸不透的是,根據埃及憲法,總統候選人須以公民身份參選,軍隊成員無權參與,可塞西卻選擇了繼續留任新一屆內閣的國防部長。美國森林湖學院中東政治學榮譽教授塔哈米(Ghada Talhami)告訴本刊,其實並不應完全排除內閣辭職為過渡路線圖自然流程的可能性。“眼下的埃及政局發展是必須遵循過渡路線圖的。換言之,埃及向民主係統的過渡需要依照以下步驟進行:通過憲法、議會大選、總統大選。貝卜拉維是一位技術官僚。推翻穆爾西後,臨時總統曼蘇爾計劃創建的,便是由技術官僚組成、不帶任何特殊意識形態指向的新內閣。如今大選臨近,這一臨時內閣的請辭很可能隻是單純地在為選舉讓路,是過渡路線圖的一部分。”
“其實,沒有什麼能真正擋住塞西參選的腳步,尤其是當麵對頻發的暴力示威,許多民眾認定隻有軍方政府能夠平複局勢的時候。”塔哈米說。這折射了埃及同樣令人堪憂的政治隱患:抗議與鎮壓水漲船高,政治環境離穩定越來越遠。“很多人都相信塞西馬上將成為下一位總統。但他們仍有疑慮:麵對持續上演的不滿和抗議,選舉之後,新政府的最低容忍度在哪裏?而塞西一但成為合法總統,是否還會著手倡導政治與社會的和解?”美國馬凱特大學曆史學教授內勒(Phillip C.Naylor)這樣對本刊說。
3 月1 日,由易卜拉欣·馬赫萊卜(前排左五)任總理的埃及臨時政府新內閣32 名成員在首都開羅向臨時總統曼蘇爾宣誓就職,國防部長塞西(前排右五)留任原職,並兼任副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