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的空間
封麵故事
作者:謝九
上海浦東陸家嘴金融貿易區
索契冬奧會期間,國家主席習近平接受俄羅斯媒體采訪,談及中國改革時表示,推進改革需要“一分部署、九分落實”。
“一分部署”顯然已經成型。去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國的改革藍圖已經躍然紙上。與“一分部署”相比,“九分落實”才是改革的真正看點,三中全會描繪的15個領域300多項改革,如何能夠從設想變為現實?作為三中全會之後召開的第一次“兩會”,無疑可算是落實改革的元年。
關於眼下中國的改革之難,一個頗為流行的說法是,經過過去幾十年改革之後,容易推進的改革基本上都已經完成,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改革進入深水區,自然也麵臨前所未有的難度。這種說法雖然有一定道理,但也過於強調了今天改革的難度,事實上,在中國經濟改革曆史上,每一個階段都有一個階段的改革重點和難點所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農村家庭承包責任製,90年代的國有企業脫困、財稅體製改革等等,其難度之大也絲毫不遜於當下。真正的改革從來都不會輕而易舉,正因為如此,才需要足夠的智慧和勇氣去麵對。
與曆史上的改革相比,今天改革的不同之處在於,經過30多年高速發展之後,中國經濟這塊蛋糕的體量已經異常龐大,因此,改革觸動的利益之大將會前所未有,如同李克強總理在他的首場總理新聞發布會上所言,“現在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及靈魂還難”。但是如果不觸動和打破現有的利益格局,中國經濟的大蛋糕就難以繼續做大,改革攻堅已是別無選擇。從中國社會現有格局來看,最具代表性的利益集團當屬貪腐階層和壟斷國企,如果回避這兩大利益集團,改革也就無從談起。
2012 年11 月15 日,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人民大會堂與中外記者見麵
“十八大”以來,中共反腐力度明顯加強,根據不完全統計,“十八大”迄今已有20多名省部級高官落馬。腐敗並不僅僅隻是一個政治問題,同時也是經濟問題。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腐敗就是權力在市場上尋求租金的行為,經濟學上稱之為尋租,按照尋租理論創始人戈登·塔洛克的理論,“尋租是一種不能提高產出,甚至降低產出,但是能給行為主體帶來特殊利益的投資行為”。這種權力尋租行為影響了正常的市場競爭,幹擾了正常的市場秩序,降低了資源配置的效率,提高了經濟增長的成本,加劇了社會貧富差距,在個人和小集團獲得利益最大化的同時,造成了全社會經濟利益的巨大損失。
如果將腐敗所得視為租金,國際上通常按照租金和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作為衡量腐敗程度的指標,以及腐敗對經濟增長造成的損失。上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國內有學者先後做過類似的計算,得出我國的腐敗租金和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高達20%至40%不等;90年代後期至本世紀初,國內學者計算的結果大約在15%左右,雖然相較80年代出現下降,但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相比,仍然處於很高水平。高達兩位數的租金收入比,既代表巨大的腐敗行為,同時也意味著巨大的經濟損失。目前中國經濟既麵臨著經濟下行壓力,同時又處於改革和轉型的關鍵時點,如果依然任憑腐敗租金保持如此高的比重,中國經濟的壓力可想而知,腐敗已經成為經濟增長和改革不得不切除的毒瘤。
“十八大”以來,平均每月一個省部級高官落馬的反腐節奏,可以視為目前為止新一屆政府最引人矚目的舉動。從經濟改革的角度來看,對於貪腐力量清掃得越是徹底,經濟改革的阻力和成本就會越小,將來改革的步伐才能邁得更大,否則,在巨大的貪腐環境下改革,改革隻能是戴著枷鎖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