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1歲12個月(3)(1 / 2)

(2)晚上不要吃太鹹,以減少入睡後的尿量。

(3)睡前不宜過於興奮,必須小便後再上床睡覺。

(4)夜間睡眠出汗的孩子,白天一定要睡2小時。

(5)注意觀察孩子尿床時間以便及時喚醒孩子把尿。

(6)孩子尿床後不要責備、恐嚇,以免造成緊張、恐懼心理。

(7)白天可訓練孩子有意控製排便的能力,如當孩子要小便時,可酎情讓其主動等幾秒鍾再小便等等。

寶寶秋季腹瀉的護理及防治

(1)什麼是秋季腹瀉

秋季腹瀉主要是由輪狀病毒引起,多發生在8~12月,10~11月最多,2歲以下小兒患病率較高,潛伏期1~3天。

本病起病急,早期出現嘔吐,大多合並上呼吸道感染。體溫38~40℃,腹脹較明顯,起病1~2日即出現排水樣便,便中液少,很少腥臭味。許多嬰幼兒伴有口渴及煩躁,出現輕中度脫水。本病為自限性疾病,即大部分孩子在發病後的5~7天自然痊愈,抗菌毒治療無效。偶有病情危重的嬰兒出現休克或心力衰竭,生命受到威脅。

(2)秋季腹瀉的危害

本病對嬰幼兒最大的危害就是出現脫水和電解質紊亂,發生這種情況是有一定體征和症狀的,同時病情進展也有一個過程,一旦確診本病後,父母應著重觀察嘔吐、大便的形狀、次和量。

①輕型腹瀉:大便每日可達數次或10餘次,其中水分不多,偶有少量嘔吐或溢奶,食欲減退。體溫正常或伴有低熱,但孩子精神尚好,無其他全身症狀,體重增加或稍降低。

②重型腹瀉:輕型腹瀉未得以控製,病情加重而成,每日大便數次或數十次,大便量增到10~30毫升,多者可在50毫升。孩子食欲低下、嘔吐,伴有不規則低熱或高熱,體重迅速降低,明顯消瘦,如不及時補液,脫水,酸中毒更為嚴重。如果能及時就診,由輕型轉為重型的孩子會大大減少。

如果醫院已確診,父母可在家中給孩子進行護理,但應注意以下脫水征象的出現:

①輕度脫水時:孩子的皮膚稍幹但彈性尚可,精神稍差,麵色略蒼白,眼窩稍陷,尿較平時略少。

②中度脫水:患兒精神萎靡、陣陣煩躁,皮膚蒼白發灰、幹燥鬆弛,提起後不能立即展平。口發青,前囟門和眼窩明顯下陷,唇和粘膜幹燥,四肢發涼,尿量明顯減少。

此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在家中處理易出現危險。

上述症狀逐漸加重,則可發展到重度脫水階段。

(3)飲食療法

秋季腹瀉的飲食療法很重要,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開始時給消化道以適當休息,輕、中型患兒減食平時半量左右4~6小時,重型者6~12小時。

減含期間液體補充:

輕、中型患兒口服“補液鹽”。口服葡萄糖時濃度不宜超過3%,鈉濃度也應減低。

②恢複飲食時,人乳喂養的寶寶應減少每次哺乳時間;人工喂養可從湯、稀藕粉或稀釋的牛奶開始、奶量由少到多,由稀到濃,逐步增加。人工喂養的寶寶有條件者最好選擇去ZD的腹瀉奶粉,如安嬰樂等。

③除食欲不振或嚴重嘔吐外,加奶無須顧慮。因腹瀉後患兒營養大量消耗,增加食物後雖大便次數可增加,但腸道吸收與食人量成正比。禁食過久或熱量增加過緩都可導致營養不良。

(4)預防對策

①鼓勵母乳喂養,尤其生後4~6個月內最重要。

②人工喂養時要注意飲食衛生和水源清潔。每次喂哺前用開水冼燙餐具,每日煮沸消毒一次。

③無論母乳還是人工喂養,應及時添加輔食,但切忌幾種輔食同時添加。

④在發病初期,或食欲不振時,應減少奶和其他食入量,以水代替。

當心昆蟲侵襲寶寶

(1)蚊蟲叮咬

蚊子在夏季和初秋季節繁殖。白天隱藏在暗處,晚間出來吸血,雄蚊不叮咬人,以植物汁為食;而雌蚊在交配後必須吸血才能使卵巢發育。雌蚊叮咬人體皮膚時注入唾液,刺激皮膚引起紅斑、丘疹、風團。一般2—3天就能自行消退.不需治療。但因被蚊子叮咬後奇癢無比,嬰幼兒不由自主地搔抓,皮膚上的細菌乘虛而入,從而引起感染,出現紅腫、化膿甚至發展成黃水瘡,嚴重的可引起發燒、頭暈、嘔吐、全身不適。

蚊蟲叮咬後最常見的是“丘疹性蕁麻疹”。這是蚊蟲唾液中的蚊酸引起過敏反應造成的。多發生於軀幹及四肢兩側,群集或散在,為綠豆至花生米大小,略帶紡錘形紅色風團樣損害,頂端有小水皰,呈皮膚色或淡紅色或褐色。嬰幼兒紅腫明顯,搔抓可致感染,一般無全身症狀,皮疹1~2周消退,留下暫時性色素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