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0月24日,萊特灣海戰,雪風號參加護航栗田艦隊。武藏號和3艘重巡洋艦被擊沉,雪風號毫發無傷。
1944年11月21日,隨第3艦隊途經台灣海峽,護航“金剛號”戰列艦,金剛號被潛艇擊沉。
1944年11月29日,護衛“信濃”號超級航空母艦,信濃號被潛艇擊沉。
其他克死同級驅逐艦的事跡略。
1945年4月7日,日本海軍集結殘存力量,發動孤注一擲的自殺攻擊“菊水作戰”,雪風被編入艦隊,為艦隊的旗艦、大日本帝國海軍的驕傲——“大和”號戰列艦護航。
後麵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大和想不沉都沒有天理了。
此役,聯合艦隊幾乎全軍覆沒,自大和以下,巡洋艦“矢矧”,驅逐艦“濱風”、“磯風”、“朝霞”、“霞”均被擊沉或重創後自沉。雪風毫發無損。戰後,發現雪風的糧倉中居然有一顆未爆的美軍炸彈。這顆炸彈一旦爆炸便可能將雪風船底炸穿而直接沉沒——但它卻是顆啞彈。
菊水之後,日本海軍已名存實亡。剩餘的幾艘戰艦躲在各處軍港中苟延殘喘。雪風先後在舞鶴、宮津灣及吳港轉場,經曆了合計15000架次敵機的數十次大規模空襲卻僅中彈一枚,而且又是啞彈!一次空襲中,雪風為了躲避炸彈不慎撞上自家鋪設的水雷,但雪風詛咒再次應驗——水雷引信失靈了!而旁邊的“初霜”號驅逐艦同樣撞上了水雷,當場沉沒。到1945年8月15日,1941年時的聯合艦隊82艘驅逐艦隻有雪風號還浮在水麵。
太平洋戰爭期間雪風號航程20萬公裏,僅戰死10人,5任艦長善終,艦體隻受過輕傷。
戰後,雪風號被送給國民黨海軍,改名丹陽號,編號DD12。其加入****海軍那天,劉鄧大軍開始反攻,解放戰爭攻守逆轉。
1966年,丹陽號退役,停留海軍官校小港碼頭做練習艦用。
1971年12月8日,丹陽號被解體。同日蔣委員長遭遇神秘車禍,一病不起。
1971年底,雪風的一部分被送回日本,結果72年日本金融危機爆發。
大家不打有幾個原因,第一是祥瑞什麼的要遠離,第二是要讓它回去接著祥瑞小鬼子,第三是大家沒有打沉那條船的信心。看戰鬥機都去打巡洋艦和航母了,艦長飛田健二郎中佐馬上發動雪風的特技——撈隊友。匆匆忙忙撈上來一群友軍後,馬上要跑到另外一艘的殘骸處,不過撈人的速度一直趕不上沉船的速度。
當大量的飛機撤退後,永野修身終於鬆了口氣,周圍到處是船隻的殘骸和碎片,還有一堆的人頭漂在海麵。“清點一下損失,還有快把海裏的人撈上來。”在清點一番後,參謀得出了結論很悲觀:“驅逐艦隻剩下雪風號,戰列艦隻剩下大和、長門和陸奧,巡洋艦和航母全部戰沉。”
看到這恐怖的損失,永野修身都驚呆了,除非擊沉那兩艘戰列艦和那條航母,否則回去隻有切腹這一條路。前方還在撈式人的長門號發來電文:敵軍出現了,是俾斯麥、胡德,好像還有喬治五世級戰列艦、聲望級戰列巡洋艦、德意誌級袖珍戰列艦。永野修身直接就想到了威爾士親王號、反擊號、斯佩伯爵海軍上將號,都是之前被擊沉的主力艦,前麵兩艘是被陸航擊沉的,一艘是自沉的。
看著30節高速衝過來的艦隊,永野修身覺得情報真的很重要,戰艦的數量比情報裏的還多。大和號是皇國的驕傲,決不能被擊沉,更不能變成那些滿是花紋的戰艦。“撤退,全速撤退,我們不能損失大和號。”周圍的軍官已經不敢說進攻了,敵方的飛機極為先進,失去了製空權戰列艦就是一個靶子。
至於為什麼三條戰列艦沒事,眾人都看得明白,對方是要俘獲這三條船。那說明逃掉的機會,隻要大和號和長門號跑回去,一切都好商量。不過看那些戰列艦的速度,他對於己方的速度並不是很有信心,唯一的優勢就是火力了。一場炮戰必不可免,戰列艦的主要任務是和戰列艦對轟,是時候試驗一下九四式艦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