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通過各種外交活動,前蘇聯向埃、敘提供了54億美元的援助;美國向以色列提供了近13億美元的援助。以色列財政部長薩比爾曾赴世界各地“化緣”,主要做猶太人工作,收效明顯,僅美國的猶太人就捐獻了75億美元。法蘭克福的一個猶太人把一張支票交給駐德的以色列大使,告訴他願意填多少就填多少。在整個巴以戰爭中,人們見識了猶太人的團結精神,也深深為這種精神所折服。
上帝為什麼隻造了一個亞當呢?《塔木德》中是這樣解釋的:“因為當初隻造出一個人,他的後代就會溯源而上,每個人都會發覺大家都是來自同一個祖先,人們就會團結;所以也就不會有人不同於另一個人的說法了,因為大家都是從同一個亞當那裏繁衍下來的。”猶太民族團結互助的觀念很強,對於自己的同胞會不遺餘力地幫助。富人會盡量幫助窮人,並且認為提供幫助是“富人的義務和責任”,窮人也會認為獲得富人的幫助是“窮人的權利”。即使是其他民族的人,如果他處於危難之中,猶太人也不會置之不理。
寫給父母
從猶太民族看團結互助精神
猶太人自古就有很強的團結合作意識,他們是靠信仰結合在一起的群體。猶太文化以先知著名,這些精神領袖(包括後來的猶太教師)是猶太人精神上的指路人,他們告誡猶太人要堅信自己的宗教,終會有救世主彌賽亞來拯救那些受盡苦難的猶太人。這種整體得救的宗教信仰,保持了散居各國的猶太人的團結和猶太民族特有的文化特征。猶太教堂既是宗教禮拜場所,也是教育機構,在這種氣氛之中,猶太人從幼年起就容易養成對思考的摯愛和對精神活動的重視,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團結合作的精神。
為了民族的生存,猶太人認識到隻有民族團結、自立自強,才能控製自己民族的命運,不會臣服於其他團體,從而保持自己民族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從公元前5世紀以色列被擄算起,2500年中猶太教建立了一整套宗教活動與禮儀、教規。猶太教的節日及各種宗教儀式是猶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猶太民族通過節日的慶典和各種宗教儀式重溫猶太民族的曆史,加深民族團結意識,從而得到更強有力的民族團結,還可以進一步對宗教典籍進行學習,從經典中獲取啟發、教訓、知識和智慧。這些宗教活動對猶太兒童有著潛移默化、言傳身教的重要作用。
如果不是猶太民族的自立自強、團結互助,他們根本不可能被獲準進入美國定居。在18世紀,美國新阿姆斯特丹領袖史塗威森曾拒絕讓猶太人進入這個殖民地,一直到猶太人保證照顧自己族群的老弱病殘後才同意他們定居。直到現在,美國猶太人仍保持著緊密的家庭關係,宗教是家庭生活的重要部分,人們居住在團結互助、共同管理教育機構的社區。
美國猶太人主要通過積極參加選舉、提供政治捐款、發揮輿論工具的作用,以及通過院外集團施加影響等途徑或形式,盡最大力量幫助本族人。據統計,在美國的總統選舉、議員選舉等活動中,猶太人與其他民族相比投票統一率是最高的,一般高達90%。又因為猶太人主要聚居的紐約、加利福尼亞、賓夕法尼亞、伊利諾伊、馬薩諸塞、密歇根、新澤西、俄亥俄等州是參加兩黨代表大會代表較多、產生總統選舉人較多的州,其投票的結果會對全國選舉的大局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曆屆總統選舉和議會選舉之時,美國兩大政黨都不惜代價爭奪猶太人的選票。
另外,美國猶太人在報刊、廣播、出版、電影等方麵擁有巨大影響,每當發生事關猶太人或以色列利益的爭論時,輿論界的“猶太幫”都會協調一致地采取行動,往往能發揮極佳的宣傳效應。在美國的院外集團中,猶太院外集團是組織最嚴密、活動效率最高的,如以“美以公共事務委員會”為核心的親以色列院外集團,就有一個與全美各猶太組織和社團保持密切聯係的網絡,通過該網絡去影響猶太選民、國會議員、政府官員直至向白宮進行遊說。從以色列建國的50多年來,美國一直是它的頭號盟友,並給予以色列上千億美元的巨額援助,這正是美國猶太社團親以院外活動的直接結果。當出現反猶活動時,美國猶太人立即會團結一致地予以反擊。
在猶太人的身上體現了團結互助的精神,究其原因,正是猶太父母、整個國家、整個民族、整個教育體係為孩子們創造了適合這種精神發展的肥沃土壤。在這種土壤上猶太孩子茁壯成長,在取得成功、人生幸福的同時也用這種精神影響著自己的下一代、影響著周圍的人們。
非猶太民族的父母們雖不可能改變社會的“氣候”,但可以控製自己家庭的“溫度”,如果每個做父母的都能把團結互助的精神灌輸到孩子的頭腦中並使之生根發芽,小家連成大家,整個社會的風氣也會為之大變。從猶太民族團結互助的精神中,父母應該體會到如何對自己的孩子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