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都會因為孩子的“不聽話”而大傷腦筋。家長們感到困惑的是,為什麼自己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目的隻是希望孩子聰明可愛、健康成長,可孩子就是聽不進去呢?
其實,問題的關鍵在於家長與孩子溝通時所持的態度和采用的技巧不夠恰當,以至於孩子往往不服管教,甚至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總是和家長“對著幹”。那麼,父母究竟該怎樣與孩子溝通,才能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呢?
有關專家指出,溝通是相互的,隻有在彼此接受的情況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隻是一方努力說教,而另一方不接受,甚至排斥,那麼這種溝通就是失敗的。
父母一味地指責孩子“不聽話”是片麵的,因為從另一個角度看,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是父母說的話不容易被孩子接受。孩子雖然年齡較小,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們也希望自己的想法能得到父母的認可。一味的指責,隻會讓孩子感覺父母不理解他。這樣一來,孩子自然不願與父母溝通、合作。
每個人都曾經是小孩,都有過與家長“對著幹”的經曆,也曾希望父母能理解自己,所以我們應該能夠理解孩子的“不聽話”行為。實際上,隻要耐心地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就會發現,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隻要能對孩子多一點耐心,多一點關心,多一點尊重和理解,相信父母是可以與孩子快樂溝通的。
本書從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出發,挖掘孩子“不聽話”的根源;引導家長們更新教育觀念;用科學的方法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鼓勵孩子與父母溝通,並與父母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關係。
在編寫本書過程中,我們參考了國內外一些先進的教育理論,列舉了大量現實生活中的實例,力求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為家長們提供最科學、最有效、最實用的教育指導方法。相信每一位家長閱讀本書之後,都可以領會與孩子溝通的技巧,學會和孩子“快樂溝通”。
本書既可作為年輕父母們的教育枕邊書,也可作為教育從業人員的職業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