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行醫療保險的改革的發展及相關的完善對策分析
理論研究
作者:雷光娥
【摘要】隨著經濟體製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的全國範圍內的醫療保險製度已經基本建立,並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得了驕人的成果,展示了現行醫療保險製度的優越性。但現行的醫療保險製度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急需解決。本文聯係醫療保險的改的實際問題,提出了目前醫療保險製度中的主要的問題,並給出了自己的解決辦法和意見。
【關鍵詞】醫療保險 成果 問題 對策
隨著1994 年基本醫療保險的試點,一場轟轟烈烈的有中國特色的城鎮醫療保險改革正式拉開序幕。目前我國眾多地區以此為框架建立適合各地相應的管理辦法。基本醫療保險製度的建立和運行有利於衛生資源的合理利用,促進了醫療機構的公平競爭,並一定程度上規範了醫療機構的醫療行為,減緩了醫療費用過快增長的趨勢,在促進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 醫療保險在不斷的改革過程中所取得的顯著成果
醫保人群覆蓋麵越來越廣泛。廣泛覆蓋基本是醫療保險的特點之一,《決定》要求的是城鎮所有用人單位及職工都應該要參加基本醫療保險。隨著這些年的發展,參保的人數越來越多,而且參保覆蓋麵仍在繼續擴大,這就保證了基本醫療保險的運作更能符合《決定》所要求的“大數法則”,有利於資金的統籌安排,有利於建立合理的基金籌資機製,形成政府、單位、個人三方共同承擔,統一使用的狀況。從而降低了單個企業、單個家庭、單個人員的風險,體現了基本醫療保險的互助共濟性。
醫保基金來源越來越穩定。我國現行的醫療保險實行的是強製的基金收繳機製,即采取了強製手段征集保險費用。按照統一的比例, 由醫療保險經辦機構負責核定繳費額, 由地方稅務部門代理征收, 同時醫保基金由財政部門專戶管理, 這樣就建立了較為穩定安全的基金籌集運營管理渠道。保險基金是一個大的“蓄水池”,相關政策的實施,使得基金的來源越來越穩定。而基金來源的穩定、適度是保證每個職工醫療需求能得到保障的基本條件。
醫療資源的利用越來越合理。我國采取的是將醫療機構進行分級的方式來達到有效的分流就醫人群的目的。根據相關規定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應由社區醫院、一級醫院來承擔;而二、三級醫院則主要是接待疑難、急危的患者。但是由於醫療消費人群對大醫院、名大夫的消費偏好,因此大量患常見病、多發病的人群擠入三級醫療機構,造成看病難的情況。現行的基本醫療保險製度對於不同等級的醫療機構設立了不同的個人自負比例,這樣一定程度上引導了消費者“大病進醫院,小病進社區”有效的緩解了基層醫療機構衛生資源閑置的狀況,使得醫療資源得到了越來越有效的利用。
醫療機構的監督和控製越來越嚴格。在以往的免費或基本免費為特征的公費、勞保醫療製度下,醫療市場信息閉塞,患者經濟責任比較小,患者對醫院的製約非常有限。通過建立醫療費用分擔機製、醫療機構服務競爭機製。增強了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患者享有選擇相關的治療及藥品的權力,否則患者可以拒付。患者還可以自由的選擇定點醫院,這樣就促進了醫療服務質量的提高,保障了參保人員的醫療水平。使患者對醫院的製約力相應增強。一定程度的抑製了醫療費用的過快增長。
二、現在的醫療保險中麵臨的主要問題
雖然現行的醫療保險製度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效,但其仍然存在著些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是,我國基本醫療保險製度才剛起步,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需要在實踐中磨合,不斷完善其不足。現分述如下
與醫療保險相關的體製的配套改革不同步。醫療保險製度改革並不是單一製度的改革,其牽涉麵廣、利益關係複雜, 改革麵臨因素多樣。目前常會出現的狀況是與醫療保險相關的醫療衛生體製和醫藥流通體製等配套改革未能同步跟進,與之相關的各種內外關係較為複雜,一時難以理順或處理好。這樣就會出現藥品定價機製不健全, 招標機製不完善, 藥價虛高現象較為嚴重; 醫藥並未真正分離, 以藥養醫現象依然存在。另外, 醫療服務價格在一定程度上有較大幅度的提高,這些都增加了醫保基金的支付壓力, 影響了費用控製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