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王女士在為女兒洗衣服的時候,從衣服的兜裏發現了一張小紙條。王女士看到紙條後,一下子覺得心神意亂。原來紙條上寫著女兒和一個男生的對話。
“要是我們能時刻在一起就好了。”女兒說。
“那不可能,你爸媽才不會讓你出來玩。”男孩說。
“我們做同桌兩年了吧?”女兒問。
“嗯,現在我是你的朋友中最重要的人。”男孩在紙上畫了個笑臉。
王女士的女兒今年12歲。她想不明白女兒這麼小的年齡怎麼會談戀愛了。晚飯的時候,王女士湊了過去,試著跟女兒聊學校的事情。問了幾個日常性的問題後,王女士把話題轉到了同學關係上,問及女兒和同桌之間的事情。
“嗯,很好啊,我們是無話不談的朋友。”女兒立即炫耀說。王女士沉不住氣了,扔出紙條,大吼,“這是怎麼回事?你在談戀愛嗎?”
女兒一下子愣住了,眼淚吧嗒吧嗒地掉了下來。“他對我來說很重要。”
爸爸把小卿拉到了書房,安慰了好一陣,她才安靜下來。女兒對爸爸說:“同桌是她的談心對象。自己平常受了委屈遇到困難都會給同桌寫紙條,同桌對於她來說,是很重要的人。”女兒有些埋怨地說:“你們平常都不管我,為什麼現在翻看我的東西?”
聽了女兒的話,爸爸才意識到自己對女兒太過嚴厲,很少和她溝通。女兒沒有從父母那得到關心,就從同桌那裏得到了補償。
女兒在家中是孤獨和寂寞的,父母除了供她吃穿上學外,從不關心女兒在想什麼。父母對女兒的忽略,讓女兒隻能從同桌那裏得到一些關心。王女士的粗暴幹預,激起了女兒更大的反應。其實,嚴格來說這位女生並沒有早戀,她與同桌之間可以說是一種友誼,是互相傾訴的對象,隻是父母單方麵地強化女兒對於早戀的認識。
現在的女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她們是幸福的一代,但在情感上也是倍感孤獨的一代。快節奏的城市生活讓更多的父母忙於自己的事情,忽略了本應給予她們的更多關照。另外,她們在家庭中缺少與之年齡相仿的友伴,所以她們更加渴望友情,渴望與同齡人有更多接觸的機會,用從同齡人那裏得到的安慰來彌補家庭中缺失的感情。寂寞的生活環境使她們強烈需要友情、需要朋友的關心和幫助。
所以父母注意建立和培養親子關係,讓女兒感受到父母的愛、家庭的愛,這是最重要的。而且,請父母們調整觀念,異性之間也可以做知心朋友,父母不要給女兒亂扣帽子,給女兒心理造成陰影。異性之間的友誼不是可恥的,父母應該鼓勵女兒結交異性朋友。
當女兒處於青春期時,父母應該和女兒討論“愛情”,不要覺得不好意思。父母和女兒良好的溝通有利於父母了解女兒的想法,引得女兒樹立正確的愛情觀。人與人之間是因為有了“愛”,才走到了一起。而因為寂寞才去戀愛,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因為愛是需要承擔一些義務和責任的。父母還可以和女兒探討人生的意義,樹立生活遠期目標。讓她認識到,因為寂寞而談戀愛不是真正的愛情,而且在這一時刻她還有好多重要的事情等著她做,不能隻為了“假愛”,而將人生別的要點全盤忽略。
女兒正處於青春叛逆期,父母要學會保持冷靜、細心觀察、了解現狀。父母過激的態度,隻能把問題加劇,父母不要總是希望能夠控製女兒的行為,父母控製越緊,女兒反抗越厲害。父母所表現出的樂於溝通,心平氣和的態度,會讓女兒把父母當成朋友,也是對女兒關心的最好體現。父母要多給予女兒溫暖和關懷,要讓女兒感受到,她對父母的重要。父母對青春期的女兒要足夠的關心,才會避免女兒因為寂寞而談戀愛。
父母對女兒進行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女兒沒有得到正確的情感教育,不利於她的健康成長。父母對女兒放任自流不可以,嚴防死守不現實,與其讓女兒走彎路或者錯路,不如及早加以引導和教育,培養女兒良好心理品質,通過“愛”的知識傳播,使女兒保持天然的美麗和純潔,引導她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婚姻觀,遠離孤獨和寂寞,塑造完美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