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攘外必先安內(1 / 2)

《三國演義》曾記載蜀漢昭烈帝劉備成就霸業之前,曾收有一名義子名叫劉封,後因劉封在救援關羽等事件連續鑄下大錯,為劉備所殺。但我們要說的是劉封後人的故事。公元263年魏國攻滅蜀國之後,265年司馬炎篡奪魏國政權改國號為晉,故事就發生在275年也就是晉國建國的第十年。

盡管還是早春三月,地處雲南的建寧郡早已是春暖花開,雖然蜀漢已被滅亡三年,但是在這天高皇帝遠的南中地區,既沒有大晉的官員,也沒有大晉的軍隊。當時滅亡蜀國的魏軍,實在難以適應南中的窮山惡水,當時的領兵大將在聽說鍾會與鄧艾內鬥雙雙被殺之後又急於返回成都掌握大權,便在得到蜀漢武衛亭侯和其子的人頭後,駐紮一支偏師於南廣郡,草草撤兵北去。並向魏主稟報說,南中多疫障,益州尚不穩定,便暫停向南中進軍。

南中原是蠻荒之地,後*過諸葛武侯的多方建設經營,劃分為建寧、雲南和永昌三郡,其中建寧郡最大。但要是和中原的都市比起來,建寧郡寒酸得很,甚至不夠一般郡所的規模。西南夷族和蠻族的部落聯盟就設置在這建寧郡中。自從蜀國滅亡之後,這部落聯盟的議事廳就取代了建寧郡守衙門,成了南中地區實際的統治中心。現在部落聯盟的首領叫做朵哈木黎,做了部落聯盟的首領已經九年了。

這日,部落聯盟的議事廳又迎來了一位不太陌生的客人,他是朵哈木黎的結拜兄長,他的另一個稱謂是漢輔國將軍武衛亭侯。五十多年前劉封被處斬後,蜀漢昭烈帝劉備內心頗為不忍,便冊封劉封年僅兩歲的兒子劉玉為武衛亭侯,駐守雲南郡,以示昭恤。在十三年前,後主劉禪投降魏軍時,劉玉便十分氣憤,怒斥劉禪已絲毫沒有半點昭烈皇帝的風采。也就是從那時起,劉玉開始暗暗積蓄力量,準備以後光複大漢江山。待到魏軍抵達南廣郡意圖攻取南中之時,劉玉便利用魏軍膽怯,不願深入南中之地的弱點,找到兩個和自己父子相像的人,假使朵哈木黎砍他們的人頭,送往魏軍表示臣服。也使得朵哈木黎得以保存在南中的地位。

賓主見禮落座之後,朵哈大王急切地問道:“大哥,您怎能隨意現身?這豈不是要出大事。”

劉玉看了一眼急躁的朵哈木黎,道:“木黎賢弟不必著急,我尚在人間的消息現在恐怕已經傳到成都了,你我倒是想過安穩日子,隻是有些人未必就這麼想啊!”說著,劉玉將兩封封書信遞到了朵哈木黎的麵前。

朵哈木黎一邊看著書信,一邊大罵道:“果然是這個混蛋,不守信義的忙長赤。”

原來這個部落聯盟中,以朵哈部和忙長部最強,部落聯盟的首領也一直都由兩部落的首領擔任。九年前,老首領以為死亡時,朵哈部的朵哈木黎在長老會議中戰勝忙長部的忙長赤,擔任了新的部落首領。對此,忙長赤一直紛紛不滿,認為是劉玉在暗中幫了朵哈木黎的忙才使得自己敗下陣來,後來朵哈木黎與劉玉結為異性兄弟,忙長赤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這幾年忙長赤多次挑起是非,意圖奪取首領的位置,但都因為部落內外的強烈反對而作罷。現今,眼見蜀國敗亡,晉國勢大,便意圖投靠。晉國為了控製南中,也百般扶持忙長部來牽製朵哈木黎。眼看自己奪權在即,忙長赤便將劉玉父子尚在人間的消息在信中告知晉軍,並在信中表示若晉軍南下,自己願起事響應。沒想到,這些密信被劉玉所得。

看著怒不可遏的朵哈木黎,劉玉鄭重的說道:“現在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王睿和忙長赤已經磨好了刀,就等你我二人入甕了。大王,現在擺在你麵前有兩條路,一是,賢弟真的砍下我劉玉的項上人頭,送與王睿贖罪,興許還有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