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不要給孩子強加“興趣”(2 / 2)

上了半年後,伊伊覺得太簡單,我們就在文化宮給她報了繪畫班。由於伊伊從小就很喜歡畫畫,兩年多來,她一直堅持上這個興趣班。不管刮風下雨,她都不會缺課。有的時候,恰好碰到我們朋友或同學組織的家庭聚會或親子活動,想要她一起去她都會拒絕。

每次上完繪畫課回到家,伊伊都會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畫畫任務。平時在家沒事,她也會自己拿出紙筆、顏料等工具,全身心投入到畫畫中去。

有一天下班回家,剛進家門,我就發現伊伊跟往常不一樣,一個人趴在客廳的茶幾上,正在認真地畫畫,絲毫沒有察覺我的存在。平時,隻要我開門,她都會主動迎上來,不是給我取鞋,就是幫我拿包。可是那天,她卻忘我地投入了自己的繪畫創作中。

看著她全神貫注的樣子,我實在不忍心打擾她畫畫。於是,就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沒過多久,伊伊的作品終於完成了,她大聲吆喝我們趕緊去欣賞自己的成果。她一邊揮舞著手中的作品,一邊給我們解釋自己的創意。

原來她不僅是在畫畫,而且完成了一個創意故事。畫了幾頁紙,連起來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並且參照繪本的格式,還給每頁畫麵配上了相應的文字。通過畫麵和文字,繪聲繪色地給我們講了一個小兔子找媽媽的故事。聽完後,全家人都為她鼓掌喝彩,同時表揚她在畫畫和創意方麵的進步。

有一段時間,伊伊對畫畫幾乎到了癡迷的程度。她每天都會花幾個小時來完成數幅作品。她已經完全把畫畫當成了一件好玩的事情,除了畫繪本以外,她還會畫一些娃娃,再把這些娃娃剪下來,一起過家家,也會畫一些藏寶圖送給小朋友讓他們去挖寶藏。

不過,她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每天畫好幾幅畫作為禮物,送給她喜歡的人,比如爸爸、媽媽、外婆、外公以及某個好朋友。特別是在一些節日和家人的生日,她都會利用這個機會把自己的畫送給我們。

幼兒園老師也在她的成長手冊上說,伊伊的畫畫得非常好。還要推薦她去參加幼兒園的繪畫比賽,並且是班上唯一一個參加比賽的小朋友。在老師和家人的鼓勵和肯定下,伊伊在繪畫上的自信心也大增。

我們都能感覺到她在畫畫中獲得了極大的快樂。她還重新對自己的理想做了調整,告訴我:“爸爸,我現在不想當大廚師了,我想當畫畫的老師,教小朋友開心地繪畫。”

作為家長,既然孩子有了這個興趣,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可能提供條件和資源。我們準備了各種畫畫工具給她,幫她報名繪畫班,也給她買了很多適合她讀的繪本,經常帶她去參觀一些藝術類的展覽。

同時,我們並沒有對她畫畫抱有任何功利目的。隻要孩子喜歡,我們更希望她能夠堅守這份興趣就好。至於是否如她所說,畫畫成為她的一項職業,畫得好是否對她以後升學有所幫助,是否一定要去獲得比賽大獎等,我們從來都沒有去考慮。

幼兒園期間,我們也給她報過一年的英語班和一年多的舞蹈班。英語班是以外教為特色的,通過寓教於樂的形式學英語口語,一年後她就不想再上了;舞蹈班倒是她也很喜歡的項目,不過跳了一年多後,因為老師都是在不斷重複以前的內容,她覺得很枯燥,就暫時停下來了。對於這兩個興趣班,我們的想法跟讓她學畫畫完全是一樣的。

有些家長認為既然投入了大量金錢和時間,就一定要讓孩子成為這方麵的高手,一定要考取這個領域的相關證書,同時還希望立竿見影。如果孩子學了一段時間,沒有任何長進,他們要麼就認為是老師教得不好,要麼就認為是孩子沒有這方麵的天賦。

孩子的身心發展有其自身成長的規律,對一項天賦的發掘或者興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應該更在意孩子在興趣班的感受和狀態,而不僅僅是某個階段的結果和目標。

教養貼士:孩子在學前階段,到底該不該提早學習小學課程?家長既擔心孩子輸在所謂的“起跑線上”,又擔心孩子因提前學習,結果上小學後,對學習內容味同嚼蠟,喪失學習的興趣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