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你的教育方式,是有效教育還是白費力氣?(1 / 1)

你的教育方式,是有效教育還是白費力氣?

卷首開言

作者:阿曼達·裏普利

★積極參與孩子的課外活動?根本不夠!

即使排除了社會背景、經濟等因素的影響,自願參與孩子課外活動的家長培養出來的孩子在閱讀方麵的表現,反而比父母完全不幹預的孩子差。

怎麼會這樣?在學校社區做誌願者,不正是表明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嗎?那些陪伴孩子出遊,給參加比賽的孩子帶上水果的父母,不正是為孩子投入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嗎?

調查顯示,那些沒有參加誌願活動,但把精力用於其他方麵的家長,付出的努力獲得了更大的回報。

★陪孩子閱讀?方法對了才有效!

1. 在孩子小的時候,如果你每天都陪孩子閱讀。

等到孩子15 歲時,他們的閱讀能力的確高出同齡人,無論在哪個國家都是如此。

在新西蘭和德國,在小學低年級時有家長定期陪伴閱讀的學生,要比那些沒有家長陪伴閱讀的學生,在學習進度上領先至少一年半。

為什麼?因為閱讀是引導孩子了解大千世界的一種方式——和孩子分享遙遠的地方發生的故事、關於冒著煙的火山的故事以及餓著肚子上床睡覺的小男孩的故事。但僅僅是閱讀還不夠!閱讀之後,還應該就書中的內容向他們提問,鼓勵孩子獨立思考。這樣做,不僅能讓孩子明白閱讀的重要性,還要讓孩子明白掌握新知識的重大意義。

2.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你參與的重點不應該還是“陪孩子閱讀”。

從世界各地的情況來看,如果家長經常與孩子討論電影、書籍、時事,那麼孩子在閱讀方麵會表現得更好。而當你與孩子討論的問題深度超過孩子的能力所及時,其實是在教孩子以成人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無論來自哪個國家或者處於哪種收入水平,這類父母的努力都會得到很高的回報。

經合組織調查顯示,那些經常與父母談論複雜社會問題的孩子,不僅會在國際測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而且他們當中很大一部分人把閱讀當成了興趣。

3. 如果你會單純因為喜愛而閱讀,那麼孩子更容易享受閱讀。

孩子會知道什麼是你珍視的東西,父母的實際行動比任何說教都重要。當你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會對孩子產生多麼重大的影響,那麼你就能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優秀的讀者和思想家。這廣泛適用於不同國家和不同收入的家庭。而在這些的調查中,每10名家長中僅有4名會定期在家單純為了享受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