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西新政帶來的機會
財勢
OpportunitiesBroughtbyNewPoliciesofAbdelfattahalSisi
埃及如能贏得10年左右的政治穩定和經濟增長,對中國是有利的,也能為中國產業界帶來一些新的機會。
經過一係列的政變和鬥爭,埃及政局可望進入較長時間的穩定時期。初級產品市場已經步入可能持續10?15年的熊市,有利於埃及這樣的資源淨進口國;加之軍事政變上台的塞西政權逆取順守,厲行改革,有可能帶領埃及經濟步入10年左右的發展時期。
塞西新政舉措
塞西政權集中精力發展經濟的決心在內政外交各個方麵都得到了充分體現。大規模的招商引資自不待言,僅在沙姆沙伊赫召開的一次國際投資論壇上就簽署了數百億美元投資協議和意向。另外,以疏浚蘇伊士運河、開挖新河道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鋪開,而且出台了建設新行政首都的計劃。與該區域不少文官政府相比,通過軍事政變上台的塞西政權滿懷開創新局的誌向,更有魄力和能力頂住一時的反對阻力來推行要觸動短期利益的改革,消除經濟生活中的扭曲現象,為經濟增長打開通道。最典型者莫過於埃及政府大幅度提高油價、減少和取消能源補貼的措施。
長期以來,埃及在“民生”之類旗號下對汽油、柴油等主要燃料和其他一些生活必需品的銷售價格實施補貼。現在這些食品能源補貼已經成為埃及財政的沉重負擔,每年財政支出的1/4都花在補貼上,擠占了本來可以用於投資的資金,同時大大扭曲了市場機製,激勵了浪費。大部分能源補貼最終落到了大商人、企業主等擁有多輛私車的富裕階層手裏,食品能源補貼還人為製造了劫貧濟富式的社會不公正。
以往埃及曆屆政府不是不知道食品能源補貼已經成為埃及經濟肌體上的惡性腫瘤,但因為擔心民眾不滿而不敢操刀一割。塞西政權上台後沒有太久,就大膽地向這個問題開刀。2014年7月5日起,埃及政府提高了汽油、柴油等主要燃料價格,漲幅高達40%?78%,此舉可望大幅度減少埃及政府對能源企業的補貼,進而削減財政赤字。根據2014年6月底塞西批準的2014至2015財年(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預算,埃及在該財年要削減財政赤字480億埃鎊,將赤字占GDP的比重降至10%以內,其中440億埃鎊赤字削減將通過取消能源補貼實現。在2014年12月北京舉辦的“埃及投資政策與經濟形勢”研討會上,埃及國際合作部長聲明,埃及將逐步減少能源補貼,5年之內徹底取消,將資金投入其他基礎設施建設。
在外交事務上,塞西政權同樣表現出與人為善、為發展經濟爭取和平安寧外部環境的思路,最能體現這一思路的舉動當屬決定與鄰國分享尼羅河水。埃及自古希臘時代起就被稱作“尼羅河的饋贈”,數千年來,尼羅河水攸關埃及生死,埃及政府也一直將確保本國分享尼羅河水份額視為頭等大事,從未對上遊國家修建大壩截水的事情鬆口。計劃耗資逾40億美元、裝機容量600萬千瓦的複興大壩項目一旦建成,將是非洲大陸最大的水利和發電項目,會極大地改善埃塞俄比亞電力短缺的現狀。但這個項目自從計劃製定之日起就成為埃及和埃塞俄比亞爭端的焦點,埃及一直強烈反對。塞西上台之後,埃及改變了立場。3月23日,埃及、蘇丹、埃塞俄比亞三國就複興大壩項目簽署原則宣言,同意在不損害各方根本利益的原則下就複興大壩蓄水、尼羅河水資源分享等問題協商合作。這被國際社會譽為非洲大陸政治文明的曆史性進步。
在相對有利的國際市場環境下,塞西政府有可能帶領埃及經濟贏得10年左右的發展。但由於根深蒂固的社會宗教文化問題,以及人口過多而深陷“馬爾薩斯陷阱”,埃及10年後的經濟社會發展不確定風險仍然相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