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信息建設層次低
由於信息化管理在高速公路管理當中的應用才推展開來不久,所以從總體的背景來看,我國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還缺少相應的基礎,比如,有些地方基礎數據庫中的資料數據明顯不足,導致了在大霧等惡劣天氣或者車禍等路況信息不能得到及時的通報。此外,對信息化管理所需要的數據進行收集、分析及管理的技術能力落後,同時在基層的收費站或者養護站,進行信息管理的人員數量、設備及人員業務素質等和省一級的高速公路管理機關差距較大,這種不平衡的現象難以發揮信息化管理的整體效力。
3.3 服務體係難以滿足出行需求
現在的高速公路服務局限在服務區向司乘人員提供生活服務或者通過發布天氣路況信息等向司乘人員提供駕駛服務,但是隨著國家超過8億公裏的高速路網的建成,高速公路服務也應該從原先拘泥於局部、隻限於特殊狀況、特定地點的服務轉變為向司乘人員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過程的服務。同時在服務形式、信息發布廣度、速度、深度和救援要求的處理方速度方麵的弱點也較為明顯。
3.4 發展思路滯後性明顯
在現代信息社會,大力發展信息化是實現交通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無論是信息化還是智能化,都離不開信息技術對傳統的交通管理方式的改造,通過這些改造來提升高速公路的運行效率、服務水平和安全係數。因此應該在全國範圍內形成整體規劃建設職能高速公路和用現代技術改造傳統高速公路管理方式的思路,但是我國現在的高速公路管理方麵對信息化、智能化的探討和思考還不夠深入透徹,為實現高速公路信息化、智能化所配給的設備也難以得到高效利用。
4 推進我國高速公路信息化的對策建議
4.1 樹立整體觀念,助推高速公路信息化
通過幾十年的建設,我國已經建立起了比較完整的高速公路網。這種高速路網的完整性就要求對它的管理也要統一,高效。目前我國以省為單位的高速公路建設原則,從一定程度上限製了高速路網的統一管理和功能發揮,也對高速路網的指揮協調帶來壁壘,同時也由於缺少統一指揮調度平台,無法實現國家層次上的高速公路路況檢測預警。因此,接下來的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設應該打破各省分管的路段限製,從整個高速公路路網的角度進行係統的管理體製設計,注重信息的交互共享和傳遞反饋,在信息全路網可視、可測和可控的基礎上才能構建能滿足高速公路進一步發展的藍圖。
4.2 夯實基礎,重視基礎信息保障
隨著高速公路信息化的發展,高速公路管理中需要的信息越來越多,所要采集的信息也越來越細致,因此各個方麵的數據提供就成為一項基礎性、戰略性的工作,因此在推進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的過程中要特別重視信息的標準化,使信息的交互分享更為便捷,從而發揮信息整體的功效。
4.3 以點帶麵,培育高速公路信息產業
高速公路信息化的發展,需要一大批的設備、技術。因此就需要我們來扶持培育一批高速公路信息建設和設計企業。今後在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設發展當中,要支持和鼓勵企業參與信息化關鍵技術研究和標準製訂。要通過統一標準、規模應用等措施為新技術、新產品的產業化提供市場。
5 結語
總之,隨著高速公路路網的進一步完善,高速公路管理對信息化與智能化管理的依賴將愈來愈明顯,因此高速公路管理部門應該未雨綢繆,從現在開始對高速公路的信息化和智能化進行思考、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套比較完整的高速公路信息化與智能化管理方案。
參考文獻
[1] 張存保,楊曉光.高等級公路交通信息化與智能化發展規劃研究[J].交通運輸工程與信息學報,2006,(1).
[2] 商蕾,王繼峰,栗紅強.智能交通綜合信息服務係統建設研究[J].交通與計算機,2005,(6).
作者簡介:杜薇薇(1980—),女,河南開封人,河南高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工程師,研究方向:建設項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