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惠惠常常是這樣對自己的母親說話,也徐小欣也常常這樣對自己的女兒這樣說話。兩者都是樂在其中呢!生活並不是那麼殘酷的,當時你將一個悲劇化成一個喜劇的時候,起初或許會覺得很傷感,但是隻要你的內心足夠強大,生活不會虧待你的。你會好運連連的。
“你這個傻鄰居,你怎麼能將你的人生大事都依靠在我女兒的身上呢,你可是要知道,命運是自己把握的,你可是要想清楚。我女兒或許能幫你一些,但是你必須自己去爭取哦。哈哈,哈哈哈。不過你呀,有一顆好心腸,上天不會薄待你的,而且我看你這個雙下巴可不是什麼壞東西,能給你帶來好福氣呢!哈哈哈,哈哈哈。”徐小欣見著林惠惠這樣的回答,慢吞吞地說道。
“徐大媽,你覺得你女兒怎麼樣?”林惠惠故意這樣說道。
“你女兒呀。我覺得她能跟你一樣的性格就行,至於雙下巴就算了。不過呢,你可不要生我氣,你也是挺好的。哈哈,哈哈哈。”徐小欣還是那麼直白地說道。
“徐大媽看來你什麼都會我沒意見,就是對我的雙下巴有難以釋懷的情節。是不是?哈哈哈,哈哈哈。”林惠惠直言不諱地說道。
當然,在這直言不諱的話語體係裏,徐小欣是用得最如魚得水的。因為這個農村女人就慣了這樣的話語體係,不然就會周身別扭。所以徐小欣便有了另外的角色,那就是林惠惠的良師益友。
有時候,林惠惠會跟徐小欣抱怨自己在醫院累,而且時不時還有病人不理解惡言相向,但是徐小欣很快便讓林惠惠想開了。或許對著這個在底層生活了那麼多年的徐小欣來說,生活本身就是上天給予自己最大的福祉。徐小欣也沒什麼妙招,卻是始終堅持著“知足常樂”這個主線,而且是效果不差。常常是讓林惠惠釋然起來。
當見著林惠惠眉頭舒展了,徐小欣便會很識趣地說道:“我的好鄰居呀,我口渴,還肚子餓了。你看看怎麼來弄一弄。”
這話可是逗樂了林惠惠。
“你這個老小子,就知道吃喝。”
“慣了,都是我女兒慣壞的,不然我可沒這個福氣說這個話。吃吃喝喝,有吃有喝,人呀,就不圖啥了。不說這些了。給你半個小時,讓我填飽肚子,行不。哈哈哈,哈哈哈。”徐小欣調皮地說道。
“遵命,老夫人。我這就是去做飯。你稍等片刻哦。你先看看電話吧。”林惠惠利索地看了電視,便往廚房跑去。
“給我弄個動物世界的頻道來。那個動物的生活我看就挺好,我也愛看。”徐小欣笑嘻嘻地說道。
“好,好,好。”林惠惠也很歡喜領受了。
這樣的情景頻頻在母女倆的生活中上演。或許在外麵人看來,是那麼地叫人愁腸,那麼地叫人悲傷,那麼地叫人難過,但是母女倆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磨合,已然適應了這樣的生活。有些林惠惠還覺得不跟自己的母親有著不同的對話也產生了空虛及孤寂的感覺呢!看來,這一個看似不幸福的家庭,還真是在林惠惠這顆至孝之心的催化下,變得如此幸福美滿起來了。
徐小欣因在這樣和諧的家庭環境下,犯病的次數是屈指可數的。
雖然這樣的情況情景總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上演,但是有一條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這個徐小欣患有間歇性精神病的人始終還是對自己的女兒,同在一個屋簷下生活的女兒常常是當成鄰居來看待。這就是林惠惠始終放不下的一個心結來。但是事實已經是如此,也沒什麼大不了了,隻是每每回家後,林惠惠都會很渴望自己眼前的母親能認出來自己就是她的女兒而不是她的鄰居。
常常是失望而收場,但是林惠惠還是笑臉盈盈地麵對這樣的情況。林惠惠也學會了知足了。自己的母親在自己的身邊已是上天給自己最大的恩賜了。上天沒有虧待自己,也不可能虧待自己的。林惠惠堅信著。
例如今天,林惠惠早早從醫院回來,一進門便被徐小欣喊成為“鄰居”了。話音已斷,林惠惠便有些難過起來,於是便想到了申豪放。
想不到為何給申豪放打電話的理由,還是打過來。但是卻沒聊上幾句話。
“我呀,可真是一個沒事找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