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孝敬父母、長輩是第一品德(2 / 2)

方法引導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如果我們沒有培養孩子的孝心,卻對他進行愛心教育或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的教育,都是空談。因為,這些教育缺少“孝道”這個根。孝道,才是培養孩子優秀品格的第一課。

第一,建立長幼有序的家庭關係。

儒家經典《大學》中講道:“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一個人隻有懂得了什麼是本,什麼是末,什麼是先,什麼是後,這種有條不紊的秩序就近於“道”了。因此,我們要建立長幼有序的家庭倫理關係。

比如坐,我們要坐在主座,也就是正對著門的位置;吃飯的時候,我們要先入座,要先動筷吃飯,不給子女、孩子夾菜,而是引導孩子給父母、長輩夾菜……我們這樣做,會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懂得長幼有序的家庭關係。

第二,引導孩子懂得孝敬父母。

《孝經》曰:“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不愛自己的父母而愛他人,這是違背德行的;如果一個人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尊敬他人,這是違背禮節的。因此,我們首先要引導孩子懂得孝敬父母。

如果我們和子女住在一起,就可以提醒孩子早晨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問候父母;父母下班後,給父母倒杯水;吃飯的時候,給父母盛飯;父母休息的時候,要保持安靜;父母累了,給父母捶捶背、揉揉肩,等等。如果我們不和子女住在一起,就可以提醒孩子經常給父母打電話問候一下;天氣轉涼了,提醒父母注意天氣變化,及時增添衣物,等等。當孩子懂得從這些生活小事中入手行孝,他的孝心就會逐漸培養出來了。

第三,適當示弱,讓孩子懂得照顧我們。

在孩子麵前,我們要學會適當示弱,主動給他創造照顧我們的機會。比如,我們身體不舒服,就不要強撐著給孩子做飯、洗衣服,而是躺在床上休息,讓他給我們端水、拿藥;與孩子一起去超市購物,我們不要都自己拎著,而是讓他幫忙拎東西;與孩子一起過馬路,我們不要牽著他的手,而是讓他攙扶著我們緩步而行,等等。

我們這樣做,孩子就會知道我們也有需要關心、照顧、幫助的時候,慢慢地,孩子就會主動並心甘情願地關心、照顧、幫助我們,並因此而更具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