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頓了頓,說:“那天吃完晚飯,我不小心看到公公的手機收到一條要求彙款的短信,稱呼是老公,公公從房裏出來,拿了手機,看了之後臉色大變,婆婆要看,公公不讓看。婆婆就問我,我說我不知道。”
“這雞毛蒜皮的小事。”
“後來婆婆就單獨問我,我就問婆婆,不是你發的短信嗎?婆婆說你看到什麼了,說是我發的?我說不是你發的,那短信怎麼稱呼老公,婆婆就懷疑公公有了小三,第二天就和公公吵了起來,說在外麵養小三,還說下午見公公去銀行打款了,公公也沒有反駁。老公也來勸,但是不頂用,婆婆連老公也罵,讓我也提防小三。”
“不是吧,你這樣說我都不敢結婚了,沒有證據這不是捕風捉影嗎?”
“後來公公被帶走調查,老公就把這不幸遷怒於我,結果在那天的夜裏猝死了。婆婆懷疑是我殺人滅口,但是我是無辜的。”說著她臉紅了。
我喝了一口啤酒,搖了搖頭,表示無奈。
“你不信我?他是猝死在床上。他變態,給我下藥,那天晚上……他也服了藥……就不行了。”說著臉紅脖子粗,聲音由高變低。
“也許……調查結果呢?”
“調查結果財產來源不明什麼的……”她說了幾個字就不說了,但是我已經明白了。
我匆匆吃完飯就要走,田雅伶喊住我:“周六我們公司有個國學講座,你一定要去啊!”
我想了一下最近的安排,給她做了一個肯定的手勢。
她如死灰般的麵龐終於見到了一點人樣。
田雅伶所在公司的國學課如期而至,我也來了,是在一家大酒店。
會場很整齊漂亮,旁邊有他們公司的服務人員,都是二十至三十歲的女士,身穿旗袍,端莊典雅,相貌可親,舉止不俗。有的老板相互認識聊天,有的高管相互忙著洽談業務,我一個人靜靜地坐著,田雅伶問我有什麼需要麼,我說不需要。會場裏陸陸續續,坐滿了人。
主持人身穿旗袍,向我們介紹講師,姓林,林宛長。他身材微胖,有四十歲左右,穿著一身古色古香的唐裝,微挺的肚子,深遠的眼神,雪亮的眼鏡,才氣橫溢,氣質不凡;是書院的院長。
林宛長是一個眼睛四周皮肉飽滿的男人,可推斷其個性內斂穩重,做事精細不急燥。其下巴與腮骨圓潤豐滿內實不露骨,可斷其為人言行守信,亦主遠景光明,且家運興旺惜妻疼子,絕對是個家中好男人。
林宛長簡單地介紹了公司是如何把旅遊和講學結合到一起的,介紹了去尼泊爾朝聖,和去羅布泊的神奇之旅,讓人無不向往。
他上午講的是“易經”,下午講的是“儒學”,講得生動有趣,其中講述了許多名人軼事。
下午快結束的時候,林宛長說:“對於今天講的傳統文化,誰有什麼看法或問題,可以提出來,大家相互交流學習。”
這時候我就站了起來,說:“林先生你好,今天聽了你講的,受益匪淺,我有兩個問題,想請教你。平常我們讀到的《道德經》,是《道經》在前,《德經》在後,而在馬王堆出土的《老子》,是《德經》在前,《道經》在後,而且在魏源的著作中,稱這本書為《老子》,而不成《道德經》,請問你是怎麼看待‘道’和‘德’的先後問題,此其一,其二,自漢朝以後,曆代比較推崇儒家文化,而在唐朝盛世,唐太宗說過,‘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他這麼做了,成了明君;而在宋朝,修《資治通鑒》的目的是,‘非三晉之亂禮,周始亂禮也’,也是‘以古鑒今’的目的,然而這種思想最早來源於墨子的著作,《墨子·非攻中》中說,‘君子不鏡於水而鏡於人。鏡於水,見麵之容;鏡於人,則知吉與凶’。在中國曆史上,一直有‘強唐富宋’的說法,而唐宋所用的思想和儒家文化相去甚遠,而和墨家文化卻一脈相承,所以我認為墨家文明對於中國曆史的影響大於儒家文化的影響,不知道對於這個問題,林先生是什麼看法?”
大家看我問問題,都不約而同地看過來,此時我注意到我是有點冒昧了。
林院長一邊聽我說,一邊用右手摸著額頭,很顯然之前沒有人問這兩個問題。他拿起話筒,思考了一下,說:“沒有想到這裏臥龍藏虎啊,這是兩個非常專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