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
作者:辛皓
摘要:發展循環經濟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促進循環經濟盡快形成較大規模顯得更加重要。
關鍵詞:循環經濟;技術路徑;發展
中圖分類號:F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1-0001-01
一、循環經濟概述
(一)循環經濟的內涵
循環經濟是指在生產、流通和消費過程中進行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活動的總稱,是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經濟發展模式,是實施可持續發展發展的重要內容。
(二)循環經濟的3R原則
1.減量化原則(Reducing)。減量化原則是循環經濟的第一原則。該原則要求對經濟活動的物質輸入端進行控製,旨在減少以此進入其後的生產和消費流程中的物質量,從根本上減少廢棄物的排放量,並且要求消耗較少的資源就能夠達到既定的生產或消費目標。
2.再利用原則(Reusing)。循環經濟的再利用原則是一種屬於經濟活動中的過程性方法,即通過對生產餘料、廢料以及報廢、淘汰物品以及消費領域的消費品的再利用來延長產品和服務的時間強度,使物品不會過早的成為廢棄物。
3.再資源化原則(Recycling)。再資源化是一種輸出端方法,它要求把經濟活動的廢棄物進行資源化處理後重新流向生產的輸入端來形成一種物質循環式的資源利用模式,體現了“反饋”這一生態學規律在經濟活動中的指導應用。
(三)循環經濟的意義
麵對資源枯竭和環境惡化,探索新的概念體係和理論方法,建立起滿足需要的符合生態文明需求的循環型社會迫在眉睫。循環經濟主要有以下意義:1.發展循環經濟是實施資源戰略保障國家經濟安全的重大措施。2.發展循環經濟是防止汙染、扭轉防治思路的重要途徑。3.發展循環經濟是我國調整產業結構、擴大就業的一條有效途徑。4.發展循環經濟是增強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和客觀要求。
二、循環經濟的技術體係與技術戰略
實現循環經濟,必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而新型工業化道路靠的是技術創新,特別是我國經濟發展仍處於追趕時期,注定要不同於西方發達國家走過的道路,技術創新是關鍵。
(一)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體係
傳統經濟活動是“資源消費→產品→廢物排放”單程線形的物質流動模式,而循環經濟是“資源消費→產品→再生資源”閉環型物質流動模式。
1.循環經濟的技術特征。循環經濟的技術特征表現為資源消耗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再生化,可以用盡可能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獲得盡可能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而使經濟係統與自然生態係統的物質循環過程相互和諧,促進資源永續利用。
2.循環經濟的技術體係構成。(1)替代技術:是旨在通過開發和使用新資源、新材料、新產品、新工藝,替代原來所用資源、材料、產品和工藝,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輕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環境壓力的技術。(2)減量技術:使用較少的物質和能源消耗來達到既定的生產目的,在源頭節約資源和減少汙染的技術。(3)再利用技術:是延長原料或產品的使用周期,通過多次反複使用,來減少資源消耗的技術。(4)資源化技術:是生產或消費過程產生的廢棄物通過回收處理,成為有用的資源。(5)係統化技術:是指主要從係統工程的角度出發考慮,通過構建合理的產品組合、產業組合、技術組合,實現的物質、能量、資金、技術的優化使用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