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有鄉,飄渺界。
自祖龍開天辟地以來,飄渺界皆以武運治世,曆時已兩萬餘年。
界內共有五大帝國,名東勝帝國、西賀帝國、南單帝國、北俱帝國和中神帝國。中神帝國僅轄中州,地域最小,卻因曆代龍神居棲,武運最隆,而成為飄渺世界之主。
此代龍神名郝命,是飄渺界第四十二代龍神,神如其名,蔭受第四十一代龍神勵精圖治之福,接手了一個太平盛世,百姓安居樂業之局。郝命樂得將治世之責,放權中神帝國的黃帝和帝師,自己悠遊五湖四海,流連蓬萊仙地,神龍不見首尾。
後四百年,郝命壽命將息,龍病顯症。此處贅言,龍神非龍,是人中之龍,隨武道境界,壽命也相應增加,不同於凡人。凡人百歲者為仙,而飄渺界達到賢師境界,即可超過百歲,而到達道化境,則至少可活兩百歲。郝命獲封第四十二代龍神,其境界已是道化境圓滿,活四百多歲乃屬正常。隻是從祖龍開天辟地以來,飄渺界尚無不死之龍神,武道的終極修為究竟為何,世人仍無法揣度。
書歸正題,郝命自覺命不久矣,又見飄渺界疏於治理,五大帝國的矛盾日漸激化,時有戰爭、瘟疫之禍,便將曆代龍神所治武學,精編為五冊若幹卷,名五部龍藏。功成之日,郝命遣散神座,命各持一部若幹卷武學道法,秘密進入五國各大武府,分散教習傳播,以廣育人才,再創盛世。
所謂神座,乃是龍神座下部屬,平常協助龍神處理機要,相當於現世界之秘書處。
郝命所遣散的五個神座中有一人,名無明,因精心照顧郝命起居,深得郝命信賴。五部龍藏精編時,無明常隨左右習得,心有疑處,每每求問,郝命自是有問必答。無明聰慧,豁然頓悟,至郝命遣散神座時,無明的武道境界竟然從賢師境圓滿,突飛猛進,晉升至神通境圓滿,修得大逍遙、大自在。
飄渺界的武道境界,分學仁,君子,儒者,賢師,聖明,神通,道化七重,每重又分初期、中期、圓滿等小境界。無明從賢師境圓滿,躍升至神通境圓滿,可說是一日千裏,連跳六個小境界,幾成飄渺界的神話。
當時無明的武道飛升並無人知曉,可無明所遣派去的西賀帝國靜業武府,因得了無明的教導,從此人才輩出。飄渺界由中神帝國主導之局麵,正在悄然發生改變。
郝命精編五部龍藏,遣散神座之後,看著手中收回的五枚神座印信,微笑不已,深感此生大事已了,當夜便遽然隱世,未知所終。
然,飄渺界古有傳言:五百年必有王者興。
郝命問鼎龍神已四百九十年,至今正是薪火相傳的緊要關頭。他突然遁世不出,卻無遺言由何人繼位、如何選拔下代龍神。此舉著實令世人驚愕,五大帝國,尤其是中神帝國帝師,更是日日如坐針氈。
中神帝國帝師名許久逢,號安然子,因久不見龍神露麵,更無任何詔命、召見,深思無計,決心帶五名簡從,要在十年內遍訪飄渺界,務必打探到龍神消息,確認下屆龍神人選,哪怕是確認新龍神的評選機製也好。
書中帶言:此前曆代新龍神皆由上代龍神下詔冊封,通常都由中神帝國帝師繼任。所以中神帝國現任帝師的位置就顯得格外敏感。許久逢如無詔書而上位,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難以令其他四大帝國信服,更有甚者,還可能引發戰火。許久逢去國,遍訪龍神音信之舉,也實屬無奈。而中神帝國的政事,從此便交由黃帝是閑一人獨斷。
話說飄渺界帝國機製,以帝師為尊,帝師為武寺之首。下有武府,管各州,武府下有武校,管各郡、各鄉裏。
武寺由武帝居中話事,帝師管人事、傳道。帝師封五巡牧,監察各州武府、武校。
武帝設十佐使,既管武府、武校之政事,又兼管各州、郡、鄉裏之政事。
簡言之,帝師如現世界之黨委,武帝如現世界之政委。
帝師由各武府推舉,由龍神冊封。五十年替。
武帝由帝師提名,由各武府評選。十年替。
帝師和武帝通常有兩名以上候選人,得票過半數者當選,若票數相差小於三分之一,則登上爭射台比武,由勝者當選。爭射者,取古龍神言: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
同時,五大帝國相約,尊龍神為共主,以中神帝國為主持,每五年舉行一次會盟。盟會上,彼此引見各國新任帝師、武帝,處理各國間的糾紛。說起來,郝命龍神已經連續三十年沒有召開會盟了,近幾屆新任的各國帝師、武帝,有些甚至沒見過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