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狡兔三窟(2 / 3)

葉秋走在天門鎮熙攘的道路上,看著眼前成群結隊的武林人士,心中不免有些嘲笑,三江鏢局以其中一江的分舵為誘餌,這麼大的誘惑,要麼是其女兒醜陋無比,且害了什麼疾病,不然又怎會這麼著急把女兒嫁出去,但聽說三江鏢局楊鏢頭的女兒自幼習武,體格甚是強於普通男人,生大病的可能性較小。

雖然其女兒不是長相出眾的女子,但起碼也算中等,況且以三江鏢局如今的聲勢地位,武林中各大名家世子,不管哪一戶也是門當戶對,又怎愁找不到好人家。

但如今鏢局卻籌辦什麼比武招親大會,此番勞師動眾,卻猶如畫蛇添足,雖然也有許多能人隱士隱居世間,但既然是隱姓埋名的高人,又怎會來此嘩眾取寵,他們自是不以為榮,愛好清淨的。

那剩下的來此參加比武招親大會的多半是趨炎附勢,貪錢好色之輩,這些人三教九流,又怎會入三江鏢局的法眼呢,那這次招親大會必然暗藏玄機,說他是掛羊頭賣狗肉,真是確切之極。

所以葉秋要笑,笑這些人鼠目寸光,天底下哪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這些人卻如同蒼蠅般蜂擁而至,卻不知有一場陰謀在等著他們,真是可悲,可笑。想到這,葉秋不免沾沾自喜,佩服自己和這些愚蠢的庸人的確有著天壤之別,自己的聰明才智當真是舉世無雙,現在就算韓信,張良,諸葛孔明齊到,葉秋也會趾高氣昂絲毫不懼的。

走到人少的地方,葉秋就發現一直有兩個人跟著自己,葉秋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自然不是現在才發現自己被人跟蹤。在葉秋一出三江鏢局門口的時候,就發現有人在跟蹤自己。這一切和葉秋預想的一樣,葉秋是故意走得很慢,走在路上大搖大擺,目的就是怕這些人把自己跟丟了。

葉秋兀自竊笑,跟蹤他的人肯定是鏢局內的人,鏢局一向看鏢不看人,今天怎麼會對我一個廚子如此謹慎,鏢局有內幕那是毋庸置疑的了,而自己肯定有利用價值,隻是不知道被安排在哪一步,那麼跟蹤自己的人必定是保護自己安全同時監視自己行蹤,在自己的利用價值還沒有發揮出來時,當然不能讓自己有所差錯。

葉秋眼前一亮,看到迎麵走來四個人,這四個人器宇軒昂,風度翩翩,四個人的裝束不盡相同,但均透露出一種華貴的氣質,舉止間給人一種傲慢和高高在上感覺。任何人看到這四個人都不免自慚形穢,任何人都不會對這四個人倨慢驕奢的態度有所埋怨,似乎他們本就該是這種態度,本該就這麼高人一等。

這四人各持四把寶劍,這四把劍給人的第一感覺就和他們主人給人的感覺一樣“高貴”,那四把劍上都鑲嵌著各種各樣的寶石,大大小小顏色不一。

先不說這四把劍有多鋒利,但光看外麵就知道這四把劍都價值不菲,但實戰起來威力如何,別人是想都不會想的,因為拿這麼名貴的寶劍去打鬥實在是暴殄天物,讓人不免於心不忍。那四人俊朗無比,那種自信和驕傲,就連一向自信無比的葉秋都感覺稍有遜色。

青海本來地處西北,說起人傑地靈自然比不少中原,說起俊男美女,青海天氣幹燥,水源又少,更是比不上江南一帶,江南氣候怡人,佳人輩出,人間天堂,俊男美女自然目不暇接。

可是眼前這四人,似乎把整個西北一帶所有的靈氣全部吸收了,不然又怎會有如此吸引人眼球的人兒。這四人,葉秋是認得的,雖然之前沒見過,但看他們的裝束和那幾把名貴的寶劍葉秋知道他們就是人稱昆侖四公子的風秋白,花無淚,雪紛飛,月無霜。這四人均出自昆侖山昆侖派。

說起昆侖派,創派於東晉時期,祖師鐵棱道人,下傳四代,唐代聖天雲、天風、天雷三道人被稱為三劍聖.;宋代掌門為王龍,其八卦龍形劍術武林中無人不佩服;元代昆侖雙鶴、玄真、璿璣三道人也是成名武林人物;明代昆侖七劍紫陽、紫霞、紫明、玉光、玉虛、紫星、紫雲七道人潛心研究出一套玉龍天罡劍掌,為昆侖派鎮山絕技之一.

而昆侖四公子就是昆侖七劍的傳人,古人尊師重道,甚是看重這輩分,所以此四人不敢自稱昆侖四劍是為了和恩師有所區分,便稱作為昆侖四公子。昆侖派說它是武林的泰山北鬥卻也毫不誇張,隻是地處西北,遠在西域,在武林中的聲望自然沒有少林,武當般響亮。

葉秋心中疑惑,這四人斷然不可能是為了這次比武招親來的,像這些人自然是摘星星摘月亮的人物,又怎會看把這三江鏢局看在眼裏。隻是,怎麼會這麼巧,比武招親大會即將開始,而這四人就到了,他們雖不是參加比武招親大會,但是否和這次大會有什麼關聯呢,事情似乎越來越好玩了,葉秋更想把這些事情摸清楚。這時,一句似曾相識的聲音傳來“風師哥,花師哥,雪師哥,月師哥,你們怎麼來了?”

葉秋順著聲音看去,隻見一個青衣少年,笑嘻嘻奔向那昆侖四公子處,這少年俊美無比,膚若白雪,齒若珠貝,那笑容便是百花齊放也不及其百分之一的好看,此時和那四公子相比,那四位公子卻是相形見絀了,當真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葉秋嘟了下嘴,他是不想見到這個少年,因為看到這個少年葉秋就感覺自己的嘴巴還在隱隱發疼,那少年自然就是女扮男裝的陳嫣了。

陳嫣出自昆侖清風劍派,雖然不是什麼大派,但在這個門派林立的武林中,清風劍派也能算的上中上了。清風劍派和昆侖派頗有淵源,昆侖派創立於東晉,但在宋朝年間昆侖派一分為二,分為東西兩派,分別建宮於昆侖山上的玉珠和玉虛兩峰,後來西派日漸沒落,宋朝年間西派掌門古月道人看破紅塵,不再眷戀世俗權力,更厭惡武林無休止的爭殺,放下了掌門之位,從此蹤影全無,西派後繼無人,最後又並於東派。

而清風劍派祖師寂月師太在出道之前,實為古月道人的紅顏知己,但古月道人看破紅塵後,寂月道人憤世嫉俗,自此出家,法號為寂月,也有懷念古月道人之意。清風劍派建於西昆侖派的舊址上,於現今的昆侖派遙遙相望,是昆侖派的近鄰。

清風劍派自創派一來隻收女子,到如今已有兩代,祖師為寂月師太,第二代掌門為絕情師太,陳嫣一代即為二代弟子。雖為近鄰,但清風劍派與昆侖派貌和神不和,隻因清風劍派門規中強調,本派女子必須守身如玉,不得與男子親近,而沒有得到允許擅自闖入山派的男子定嚴懲不貸。所以昆侖派男弟子雖多,更窺視於清風劍派的女弟子,但卻沒有幾人敢擅闖清風劍派。

自創派一來,能闖入清風劍派中更全身而退的隻有一人,那人便是陳嫣的父親。陳嫣的父親陳震遠武功卓卓,青年時雄姿勃發,更是愛上了清風劍派一個女弟子柳惜梅,並且連破絕情師太的三道難關,最終絕情師太才允許愛徒和陳振遠下山,但絕情師太有一個條件,如若陳振遠和柳惜梅生下女兒,便要上山學藝五年,陳振遠生有兩女,絕情師太便帶走其二女兒陳嫣上山學藝五年,如今剛好五年期滿。

陳嫣在昆侖山學藝時,昆侖派的昆侖四公子已是人盡皆知的人物,更是清風劍派眾多女弟子心怡的對象。一年前,陳嫣茹於山中一幽靜之地苦練劍法時,碰巧遇見昆侖四公子在切磋武藝,並結識這四人,陳嫣聰明伶俐,長相可愛美麗,甚得昆侖四公子喜愛,便結為了異性兄妹。陳嫣沒有想到在天門鎮能碰到能自己的四位兄長,的確十分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