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當時的羅道夫卻根本不這麼看,他堅持認為市場競爭中的對手就是自己的敵手,與對手分享勝利的果實是不會有什麼大成就的。有人追根到底地問他原因,他於是就坦白了自己固執己見的原因,原來他心中隱藏心計:其一,同行業中,雖然大家都是在進行公平競爭,但同行之間卻存在保密性,他根本不會與你分享;其二,同行之間彼此都在刺探對方的情報,然後神秘地製定能夠戰勝對手的策略,給對手來一個突然的襲擊;其三,在同行中,誰都想為自己的企業獲取最大的利潤,總是想方設法地占領較多的市場份額,與對手爭搶同一塊蛋糕;其四,市場發展到最後,終究會有飽和的一天,不可能容納下更多的同行,因此,為了自己的生存和利潤,同行都會在心中打著算盤,想著怎樣吃掉對方,給自己爭取更大的生存空間。所以,以強製弱,以強滅弱,才是市場競爭的必然趨勢。
聽了他的這一番解釋,其他人對他的經營作風有了一些理解,知道他一向獨占鼇頭,在市場競爭中奮力拚搏,與對手爭先恐後,想盡辦法不給對方留有餘地,直至把他們摧垮為止。為達到自己的目的,他會不擇手段,通常采用詆毀、攻擊和欺騙的方法。
研討會開了一個小時才結束,羅道夫始終堅持自己的見解及行事方法,結果,許多合作夥伴與他不歡而散。
從此,羅道夫在生意場上開始屢屢失敗。經過這樣的打擊之後,羅道夫終於清醒了過來。他重新理順了頭緒,歸正了自己的觀念,每做一筆生意,首先就考慮到怎樣能夠獲得雙贏和多贏的效果。結果,僅僅幾年的時間裏,在羅道夫的經營管理之下,公司的產品就遍及世界各地。在全世界,有70%的人擁有他們公司的產品,從而使得他創造了奇跡。而這一切要歸功於“一筆生意,雙方贏利”的賺錢術,歸功於“雙贏才能長贏”的經營理念。
創辦公司、經營公司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賺錢,而賺錢是為國家、公司和員工共同擁有的,所以,相互幫助、相互支持,互為朋友,采用正當的競爭手段,合法的經營策略,才是每個公司,也是全社會生存的最佳選擇,同樣,這也是猶太父母教育孩子們在以後的經商社會中能夠生存、立足的一個基礎。
6.賺錢的方法是多樣的
在猶太人的觀念裏,金錢是上帝賜給他們的最好的禮物。猶太商人總是想盡一切辦法去努力掙錢。因此,猶太父母讓他們的孩子懂得賺錢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不管什麼東西,隻要到了手中,都會變成賺錢的商品。
任何東西到了商人的手裏都會變成商品。
——猶太格言
賺錢的觀念
在猶太家庭裏,當一個孩子出生了以後,他們的父母就開始灌輸這樣的觀念:金錢是上帝賜給他們的禮物,能給他們帶來快樂。金錢能為人們提供各種機會,能帶給好人好東西,帶給壞人壞東西。
除此之外,猶太人還給孩子們講賺錢的方法,告訴他們賺錢的方法是多樣的,隻要遵循守規、不犯法,不管做什麼樣的生意,什麼錢都可以賺。猶太的父母會告訴孩子們,你的目的是賺錢,隻有賺到錢才是一個人做生意的真理,盡自己一切的可能去獲得最大的利益。隻要是通過自己的正當途徑賺來的錢,都是心安理得的。
1872年,24歲的年輕人哈同,來到中國的上海謀求生路,他是一位伊拉克猶太人。當時,在他身上除了穿的以外,幾乎一無所有。他立誌來中國賺錢發財,但自己卻一無資本,二無專業知識和過硬的技術。他決心從一個立足點開始,哈同靠自己身體長得魁梧,很快在一家洋行找到了一份看門的工作。如果換作別人,是不願幹的,自己相貌堂堂、年輕高大,卻屈服於當一個站門的雇員,於情於理有點不合適。而這位猶太小夥卻不這麼想,他認為自己看門賺來的錢是一種報酬,並沒有丟失個人的臉麵和身份。除此之外,他更有深層次的考慮,通過這份工作找到個立足點,再通過自己今後的努力奮鬥,積蓄力量,最終將會找到賺更多錢的路子。
於是,哈同在當看門工時忠於職守,在晚上,他又利用一切可用的時間來閱讀各種經濟和財務書籍。在看門的同時,他的知識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後來,老板覺得哈同工作出色、腦子精靈,就把他調到業務部門當辦事員。
哈同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業績做得很不錯,後來逐步被提升為行務員、大班等。經過這番努力之後,他的收入大大增加了,但胸懷大誌的他並沒有因此而滿足,努力工作的同時,哈同也暗暗積蓄著“力量”。
1901年,哈同認為自己創業的時機要到了,於是,他離開打工的崗位,並開始獨立經營自己的商行。哈同把自己創辦的商行取名為“哈同洋行”。當他看到洋貨在中國市場上的競爭品並不是很多,消費者難以“貨比三家”時,為了賺取更多的錢,他便以經營洋貨買賣為主。在此經營的過程中,他獲得了高額的利潤,但這時的哈同並沒有隨著資本的增多而放緩了自己所追求的目標,他又開始了買賣土地和放高利貸業務。他買入的土地往往從一些急於等錢用的人那獲得,所以他把價錢壓得很低,賣主不得不就範。接著,他再將以低價買入的土地租給別人造屋,到一定的年限之後再收回,這樣一來,連房產也歸他所有了。除此之外,他自己也投資建造樓房,並提供出租,以此獲取驚人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