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獨特的家庭教育觀
在孩子4~5歲的時候,猶太父母就讓孩子從桌子上跳到自己的懷裏,然後緊緊地抱住他,1次、2次……突然有一次他們沒有伸出那雙給孩子安全的手,“無情”地讓孩子摔在地上,對孩子說:“孩子,記住,不要相信任何人,不要依靠任何人,隻有自己是你的最大的救星,一切隻能靠你自己!”這就是猶太人經常采用的“無情”教育。由於這種教育是由最值得信賴的父母親自傳授的,並且是用痛苦去感受的,因此猶太人的孩子從小就在心裏印下隻能相信自己的格言。
或許在其他人眼裏這種做法非常無情,但在猶太人的家庭教育中,他們認為這隻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他們說:“就這樣重複幾次以後,孩子就不敢再輕易相信別人了。連自己的父母都不能依賴,還有什麼人可以依賴呢?所以他們也不會再有依賴心理。”
有兒童而不教育的家庭,必將是一個永遠貧困的家庭。
——以色列前首相狄斯累利
複合型的家庭教育觀
猶太人在長期的民族災難中背井離鄉,流散於世界各地。這讓猶太民族成為一個頑強而又偉大的民族。他們清楚地明白要想使自己的民族強大起來,就必須汲取他人的精華。所以,猶太人不僅頑強地保持著自己的文化,而且還吸收了所在國的文化精髓。猶太民族傑出的創造力,是因為這個民族有著特有的開放式社會文化生態。許多猶太家庭經常主動地與其他民族接觸,從中大量地汲取其他民族的文化養料,這樣不但開闊了他們的視野,而且獲得了更加豐富的知識養料。猶太人對自己孩子的教育,更是有著他們特有的教育方式。美國的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心理學家弗洛姆等諸多巨匠,都是在這種複合型文化生態下破土而出的,是猶太這個特有的民族造就了他們不同的未來。
你是否想過猶太民族為什麼會人才輩出呢?其實,這與猶太人世代相傳的獨特的家庭教育觀有很大關係。
要生存隻能靠自己
猶太是人才輩出的民族,即使他們長期處於被奴役、受歧視、遭迫害、被迫流亡異鄉的生活之中,並且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大概從公元280年起,猶太人就被送到隔離區裏生活,並且身上還要有一個黃色的標記以示區別,他們隨時都處於被歧視、受傷害和危險之中。這種做法在14~15世紀時遍布歐洲。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他強調了困境中造就人才的道理。正是因為長期惡劣的生活環境,讓猶太人認識到一個真理:要生存隻能靠自己!
猶太人也是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在猶太法典上有這麼一段話:“孩子5歲時就是你的主人;10歲時是你的奴隸;到了15歲,父子平等,也就不再有孩子之說了。”在五旬節內,隻要年滿13歲的人都要參加隆重的成丁儀式,從此他們就是真正的猶太人了,就要開始承擔宗教義務。因此,猶太人很重視孩子獨立性格的培養。
俗話說,一個人不能在同一個地方摔倒兩次。聰明的猶太人認識到這一點,所以在孩子4~5歲的時候,猶太父母就讓孩子從茶幾上跳到自己的懷裏,然後緊緊地抱住他,1次、2次……突然有一次他們沒有伸出那雙給孩子安全的手,“無情”地讓孩子摔在地上,對孩子說:“孩子,一定要記住,不要相信任何人,不要依靠任何人,隻有自己是你的最大的救星,一切隻能靠你自己!”猶太人經常會用這種方法對孩子進行獨立性格教育。由於這種教育是由最值得信賴的父母親自傳授的,並且是用痛苦去感受的,因此猶太人的孩子從小就在心裏印下隻能相信自己的格言。
或許在其他人眼裏這種做法非常無情,但在猶太人的家庭教育中,他們認為這隻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他們說:“就這樣重複幾次以後,孩子就不敢再輕易相信別人了。連自己的父母都不能依賴,還有什麼人可以依賴呢?所以他們也不會再有依賴心理。”
這種隻相信自己的思想,是孩子獨立意識形成的基礎。從小在家庭中,他們便以一種平等的身份和父母相處,即使父母是大富翁,他們也直呼其名。他們要想得到零用錢,就必須幫家裏幹活,“除草10美元,買牛奶1美元,洗衣服5美元,孩子無論年齡大小,一律同工同酬”。
正是這種平等和獨立思想,使孩子從小就認識到,即使是自己的父母也不可靠,要想生活得舒適,就得靠自己去爭取!所以,他們成年之後(年滿18歲),就開始獨立生活,自己賺錢養活自己!正因為這種從小就開始的教育法,他們很早就能適應社會,找到解決生計的好方法,而且凡事都小心謹慎,很少上當受騙。
重視學習和知識的猶太民族
猶太格言中有一條是這麼說的:“即使變賣一切家當,使女兒能嫁給學者也是值得的;為娶學者的女兒為妻,縱然付出所有的財產也在所不惜。”
在這個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民族都會將王侯、貴族、軍人或商人的地位放在學者之上,而猶太人卻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有知識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他們認為學者比國王更偉大。他們非常重視對孩子進行學習和知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