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一個知名作家去探望一個朋友。剛到門口,就聽到朋友大聲地對兒子小祥喊道:“小祥,你快停下,小心把你的手劃傷了。”原來,朋友的兒子小祥正打算幫媽媽收拾起剛掉在地上摔碎的杯子,這一舉動卻讓媽媽“好心”的提醒打斷了。朋友走到小祥身邊,邊接過他手中的碎杯子,邊對他說:“放下讓媽媽來弄,要是劃傷手,你會很疼的。”小祥一臉失望地走出房間。
作家看了朋友的做法,對朋友說:“你這樣做可不是幫孩子,這樣不止讓小祥失去了獨立的機會,還會傷了他的自尊。”
“自尊?他還小,又這麼危險,我不讓他弄是為他好。再說了,小孩子懂什麼叫自尊?”
作家說:“你不讓小祥自己動手明顯是不相信他的能力,在他看來你是覺得他沒有做好這件事的能力。”
“你想太多了,我隻是想要保護他,不想讓他冒險。”朋友這樣解釋。
“可是小祥肯定會覺得自己很沒用。”
“不會的。”朋友根本不相信作家說的話,於是她走到小祥的房間。此時小祥正神情沮喪地低頭坐著。“小祥怎麼不高興了?”媽媽問。
“媽媽是不是覺得我太笨了,連一點小事都要媽媽幫忙?”小祥低著頭問媽媽。
作家的朋友當時就愣住了,作家輕輕拍了一下朋友,讓她和小祥好好地談一下。
在男孩成長的道路上,他們必然有許多事情要親自嚐試一下,而嚐試必然和冒險相連,在每次嚐試中,男孩都會獲得不同的生活體驗。如果父母出於保護的目的不讓男孩嚐試冒險,那麼男孩肯定會越來越沒有自信,不敢嚐試的男孩在以後的生活中很難有大的作為。
當男孩在嚐試做一件事情時,父母要用賞識的眼光看待他們,鼓勵他們大膽去做,大膽去體驗他們沒體驗過的事物。如果男孩沒有冒險的精神,父母還要引導男孩去冒險。
爸爸和媽媽帶著孩子去公園玩,男孩對秋千很感興趣,於是爸爸把男孩抱上了秋千。當男孩坐到上麵時,秋千有些晃動,男孩害怕地叫起來。媽媽看孩子這樣害怕,對爸爸說:“趕快讓孩子下來吧,他太害怕了,而且這樣很危險。”爸爸並沒抱兒子下來,而是對兒子說:“你用手抓住繩子,這樣就不會摔下來了。”孩子還是害怕地喊:“爸爸,快抱我下來。”爸爸邊把孩子往下抱邊對他說:“那你下來吧,爸爸自己玩一會兒。”於是媽媽帶著男孩看爸爸自己在秋千上玩得不亦樂乎。
男孩看到爸爸玩得這麼高興,羨慕地對爸爸說:“爸爸可以把秋千蕩這麼高,真厲害。”爸爸見兒子對秋千依然感興趣,便對他說:“很好玩,你要不要上來玩呢?”男孩雖然有些害怕,但還是禁不住誘惑,同意了。
爸爸把孩子抱上秋千,開始的時候,男孩因為害怕而左右扭動,樣子很難看,而且秋千也動不起來,媽媽在旁邊笑得流出眼淚,爸爸卻說:“我們的兒子不錯,剛開始的時候都是這樣的,爸爸剛開始的時候也會害怕,但過一會兒就好了。”“是這樣嗎,媽媽?”男孩不確定地問媽媽,媽媽也點頭鼓勵男孩。得到父母的鼓勵,男孩一下有了動力,開始勇敢地抓著秋千蕩起來。過了一會,公園裏就充滿了他們一家人的笑聲。
每個男孩在嚐試冒險的時候,都難免有一些害怕,他們擔心自己把事情搞砸,這時父母的支持會讓他們鼓起嚐試的勇氣。如果父母出於保護的目的訓斥他們,隻會讓男孩養成懦弱的性格。父母要做的就是給男孩足夠的鼓勵和足夠的保護,以讓男孩冒險來培養男孩的自信心。當男孩表現出對某種嚐試感興趣時,父母要讓男孩知道,他們的行為父母是支持的,隻有不斷嚐試才能讓小男子漢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