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猛人(1 / 3)

全香港的混混有一百多萬,陳耀慶不可能每個都認識,但是奔著對香港混混的敬仰,陳耀慶還是耐心的問道:“你是那個旗頭的,兄弟真的急。”小混混歪頭吐了一口痰,咧嘴笑道:“小子,記住我是和聯社的張子豪,以後見了我要叫豪哥。”

陳耀慶愣住了,這他媽真邪門,香港這幾年的猛人自己全他嗎的遇到了:

1975年4月7日,張子豪出生在廣東省肇慶市鬱南縣一個貧窮落後的山區,家境貧寒使得年輕的父母自身就營養不良,張子豪在娘胎裏已經先天不足,來到人世時又瘦又小。

1979年,廣東沿海靠近香港一帶,悄悄地刮起了逃港風,一批年青力壯的漢子不甘忍受看不見出頭的苦日子,紛紛離鄉背井逃往香港。當時年僅4歲的張子豪,也隨著父親加入逃港大軍,一起移民來到香港。

80年代的香港,經濟一片凋零。張子豪跟隨父親在貧困線上掙紮,飽嚐了生活的艱辛。父親憑著對中草藥的認識,在三教九流聚居的香港油麻地廟街,開設了一間涼茶鋪,為了增加收入同時經營一間“花字檔”做小買賣,年紀尚小的張子豪小學還未畢業,就棄學進

入社會,終日在涼茶店周圍流連,與小孩玩耍,父親實在是沒有精力來管教這名調皮的兒子,任由他自由發展。

油麻地是當時香港十分複雜的地區之一,泥沙俱下,龍蛇混雜。他在這裏與街頭惡棍和黑道上的人物交往漸多,慢慢開始培養出爭強好勝、出人頭地的性格。

貧民窟裏的沉淪,使得張子豪小小的年紀就已經在警察局裏有了15次的刑事記錄,父親把這一切看在眼裏急在心上,兒子如果再這樣下去,前途將會毀於一旦。於是,父親把他送到尖沙咀一間相熟的裁縫店,強迫他學一門手藝。善良的老人天真地認為,離開了那個環

境,張子豪會學好的,即便不能出人頭地,起碼手中有了一門手藝,也能混得兩口飯吃。

生性聰明的張子豪用不了多久,就已經把裁縫的基本功學到手了,張子豪在當裁縫學徒期間,經常要與外國客人打交道,英文是流行語,如果僅懂粵語而不通英文,常常會遭到白眼。他開始發憤學英語。他曾經嚐試同時就讀兩所學校的英文課程,學校裏的富家子弟,起

先瞧不起這位言語不多但是異常勤奮的窮孩子。然而,身處逆境的張子豪並不理會人們的冷嘲熱諷,依然故我勤奮學習,加上他的天分,他的英文水平迅速提高。

張子豪的父親當年在香港除了經營涼茶鋪外,還時不時搞點圍賭馬。在香港,賭外圍馬是一種非法行為,而參與賭博的往往都是一些社會上的不法人員。這一段經曆,使張子豪從小便與香港黑道上的人來往甚密,這為他今後走上另一條發展之路起到了鋪路石的作用。

在尖沙咀當裁縫的這段經曆,張子豪認識了他生命中兩個十分重要的人物,一個是他現在的妻子羅豔芳,另一個則是當年與他同時幹裁縫的汪鳳祺。

一天傍晚,幹了一天活的張子豪渾身酸痛,拖著疲憊的身軀,把最後一扇門板上好,正準備離開店鋪回家,突然,他眼前亮了起來,一位亭亭玉立的女子站在他的麵前,一襲潔白的連衣裙,雙手背在身後,紅著臉站在店鋪的門口。

張子豪連忙從店裏出來,跑到這女子的麵前,不停地搓著那雙又黑又粗的手,低著頭說:“我姓張。”這女子也大大方方地自我介紹:“我姓羅,就在你對麵一家店內工作……”一段姻緣就這麼牽到一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