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黠安祿山叛亂 勇武三唐將殉國(2 / 2)

當時,唐朝的軍隊,除了安祿山的叛軍之外,還有黃河以西的軍隊,可以與之對抗,這支軍隊以朔方軍最為‘精’良,江淮一帶,多財富,唐朝中央政fǔ所掌握的實力,是超過叛軍的。

唐玄宗手下的大將,除了安祿山之外,還有另外三個,他們分別叫做哥舒翰、高仙芝、封常清。

安祿山叛‘亂’後,封常清人安西節度使,正好進京上貢,唐玄宗下令,由封常清在長安一帶招募軍隊,十天之內,募得六萬人,封常清下令砍斷河陽橋,做防禦的準備。

李隆基拿出宮中府藏的金錢絲帛,在京師又招募了十一萬人,由高仙芝統領,出征洛陽,這些人全是市井子弟,全無作戰經驗。

755年12月,安祿山的叛軍在靈昌渡渡過黃河,叛軍用一些破船、加上一些草木捆在一起,一夜之間,這些東西就被河水冰凍在一起,叛軍乘著這樣的冰船過了黃河。

封常清所統領的軍隊,毫無作戰經驗,與叛軍數次

‘交’戰,都失敗了,封常清對高仙芝說:“叛軍勢頭很猛,如果潼關失守,京師就完了,不如進入潼關,阻擋叛軍。”高仙芝讚成,當叛軍攻到潼關時,被唐軍擊退,叛軍退回洛陽。

太監邊令城監軍,他多次對高仙芝提出建議,高仙芝沒有聽從,邊令城十分不滿,就向李隆基打小報告,說高仙芝等人拿叛軍動搖士氣,丟棄數百裏土地,克扣士兵的錢糧。”

李隆基已經是老糊塗了,對安祿山叛‘亂’的信息置若罔聞,對高仙芝、封常清的消息則是偏聽偏信。李隆基立刻派人到前線,將高仙芝、封常清處死,很多士卒為二人喊冤,毫無用處。

處死兩位名將之後,李隆基清楚了名氣比安祿山還要大的、安祿山的死對頭哥舒翰,哥舒翰當時身患嚴重的風濕病,行動不便,李隆基強行要求哥舒翰出任守衛潼關的將領。

潼關天險易守難攻,唐軍雖然人數不多,訓練不足,但是,防守是有餘的。

安祿山進軍受阻,往西進攻的史思明,多次被朔方名將郭子儀、李光弼擊敗,無法前進;潼關方向有哥舒翰駐守,無法通過;往江淮一帶的進軍,被張巡阻撓,河北老巢也不安定,安祿山有些後悔起兵了。

就在這時,李隆基再次犯了嚴重錯誤催促哥舒翰出關,與安祿山叛軍決戰。叛將崔乾佑派出四千弱兵引‘誘’唐軍。

李隆基‘逼’迫哥舒翰出擊,哥舒翰上奏道:“我軍最好的策略是堅守不出,等待暴虐的叛軍盡失民心,形勢扭轉過來。”

郭子儀建議道:“我軍主力直搗叛軍老巢範陽,前方的叛軍惦記自己的家屬,一定會軍心渙散。”

宰相楊國忠喪盡民心,有人向哥舒翰建議,將楊國忠除掉,哥舒翰不同意。消息傳到楊國忠耳朵裏,楊國忠擔心哥舒翰與叛軍勾結,就在李隆基耳邊嘀咕,李隆基聽信了楊國忠的話,下旨要求哥舒翰出潼關與叛軍決戰。

哥舒翰的二十萬大軍行走在前後長達七十裏的狹長山穀中,崔乾佑將‘精’兵埋伏在山穀兩側,在靈寶一帶堵住山穀的出口,對唐軍發動攻擊,唐軍動彈不得,損失極大。

哥舒翰用馬車衝擊,崔乾佑用火點著一些車輛,‘弄’得濃煙四起,唐軍根本看不到對麵的任何東西,崔乾佑用騎兵從背後衝擊,唐軍徹底失敗,哥舒翰被俘,叛軍隻用了幾

百人,就攻下了潼關。潼關失守,長安‘門’戶大開,李隆基哭天無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