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死後,武則天擔心李家人不服,幾乎用盡各種手段,將李家子孫殺了大半,隻有李顯、李旦是兩個窩囊蛋,才逃過一劫,為李世民留下了兩個後代,李治之後,唐朝的所有皇帝都有武則天的血統。
不是心狠手辣的人物,是難控製偌大一個天下的,對自己家人如此狠毒,對待他人又該如何呢?
李顯做了皇帝之後,不甘心做傀儡,武則天就廢黜了中宗李顯,將他封為廬陵王,立了另外一個兒子李旦為皇帝,就是唐睿宗。李旦很乖,惟命是從,武則天有些高興,不過,武則天是不滿足於僅僅發號施令的,後來,武則天將兒子李旦從皇帝變成皇儲(不是太子),自己做了皇帝,國號大周。
唐朝被換了旗號,一些人不太高興,尤其是不被重用、或者遭到貶黜的人,徐敬業就是其中一個。
說起徐敬業,他的父親就是鼎鼎大名的唐朝開國元勳、名將李世,李世本來姓徐,因為功勞極大,被賜姓為李。
徐敬業被武則天貶到南方做個司馬,徐敬業極其不滿,打著太子李賢的旗號,造了反。他自稱揚州大都督,長安主簿駱賓王為徐敬業起草了一篇著名討伐檄文。
檄文中寫道:“武則天這個‘女’人,‘性’格不溫和恭順,出身微寒低賤,曾經做過太宗皇帝身邊‘侍’寢的才人,靠著為太宗更換衣服的機會,勾搭了高宗皇帝,做出不軌之事,汙穢的行為影響了高宗的名聲,還隱藏自己的出身經曆,謀害王皇後,陷高宗於不義;武則天殺
害自己的姐姐、哥哥,害死高宗及其王皇後,她的所作所為,人神共憤,天地難容;懷著禍害天下的壞心腸,想奪取皇帝的位置,把兒子囚禁起來,高宗皇帝墳上的黃土還沒有幹透,高宗幼小的兒子被‘弄’到了哪裏?我們高舉義旗,討伐這個壞‘女’人,天下到底會是誰的,還不一定呢!”
這篇檄文傳到武則天手中,武則天說道:“這個寫檄文的人,沒有被宰相發現重用,才會跟著徐敬業造反,實在是失誤!”
徐敬業糾集了不少人馬,是想割據南方,與武則天分庭抗禮,這一心思,招致天下人的疑慮。
武則天雖然過分,隻是針對反對她個人的貴族而已,擁戴武則天的人大有人在,隻要有才、而且不反對自己,武則天是唯才是舉的。
能幹的武則天做皇帝,總要比昏庸的李顯、李旦好上百倍吧,老百姓隻管過日子,才不管誰當皇帝呢!下層人士是想著往上爬,隻要給他機會,他就感恩戴德,哪管皇上是公是母?
老百姓不想‘亂’,大部分官員不想‘亂’,少數失意的人想‘亂’,根本掀不起大‘浪’,除非武則天太缺乏才幹。
武則天可不是省油燈,她手中掌握的資源是徐敬業無法相比的,武則天下令,大將李孝逸率大軍三十萬南征。
徐敬業手下的兵卒根本不想跟著造反,雙方‘交’兵,徐敬業很快就兵敗被殺,駱賓王不知所蹤。武則天的地位牢不可破,這個‘女’皇帝當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