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浩瀚太空觀察我們所居住的地球,它是一個美麗的藍‘色’星球,地球之所以呈現出藍‘色’,源於占據這個星球大部分表麵的海洋,被遼闊海洋包圍的是一塊塊陸地,其中最大的那塊大陸島,位於這個藍‘色’星球的北部。
這塊神秘大陸島的東方,有一條獨特的長河,她發源於這快陸地上最高的一個高原,她朝著東方的海洋奔流,她流經的那塊土地,沒有嚴酷的冬季,也沒有酷熱的夏天,這兒十分適合一種叫做中華猿的類人猿居住生息。
距今約七百萬年前,中華猿廣泛分布在這條大河流域的中下遊地區,他們主要選擇茂密的森林居住、生活,因為森林可以給中華猿提供相當多種類的食物、樹木或者天然石‘洞’為中華猿提供棲身之所,中華猿往往形成一個個猿群,幾十個雌雄老幼雜居在一起,所有的雄‘性’中華猿都是任意一個雌‘性’中華猿的配偶,所有的雄‘性’成年中華猿都是任意一個未成年中華猿的父親;每一位雌‘性’中華猿把所有的雄‘性’中華猿當成自己的異‘性’配偶。
為什麼要形成一個群體呢?原因為了生存的必須,中華猿選擇了形成群體來彌補個體生存力量的不足,因為群體可以采取聯合行動如捕捉野獸,這是單個雄‘性’中華猿也單獨無法做到的。雄‘性’中華猿狩獵獲取的食物不夠穩定,雌‘性’中華猿采集獲得的植物塊根、堅果、昆蟲、小型蜥蜴、蛇類、鳥類等,經常超過雄‘性’中華猿獲取食物的數倍,大家平均分享獲取的食物,大家彼此沒有嫉妒、仇恨,經常在一起嬉戲打鬧,十分自在。
但是形成中華猿群體需要一個極其重要的條件雄‘性’中華猿必須壓製自己的嫉妒心理,允許其他雄‘性’與自己分享其他雌‘性’中華猿。
早期中華猿的生活是艱難,尤其是在冬季,許多樹木的葉子都飄落了,隻剩下部分樹木還有一些幹果,不過,這些幹果也是許多動物的食物,中華猿要與這些動物進行爭奪,為了躲避冬季的寒冷天氣,他們選擇了用天然的山‘洞’來居住,當巨大的野獸來襲擊時,他們就用血‘肉’之軀與之搏鬥,往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因為食物沒有保障,野獸的襲擊,加上一些疾病,中華猿的壽命平均隻有十幾歲,該如何生存得更好一些呢?
一部分中華猿最先走出了深林的腹部,來到了森林的邊緣,由於氣候的變遷,森林的麵積一
直在逐年減小,大片的平原布滿了灌木與雜草,這些中華猿采食一些植物的根、徑、葉、‘花’、果。在采集果實的過程中,一些中華猿的手被‘弄’破了,十分疼痛,但是,為了搞到食物,他們仍然十分艱苦地摘著、挖掘著。
距今五百萬年前的一個夏天,天氣很晴朗,一個個子不高,腦袋圓圓的雌‘性’中華猿蹲在一株植物的旁邊,想挖出它的塊根,她用右手摳了很長時間,由於土地堅硬,怎麼也摳不出來,怎麼辦呢?大腦袋猿用右爪撓撓頭,她的眼睛突然看到了旁邊的一塊尖尖的石頭,圓腦袋猿抓起這塊石頭挖了起來,她把塊根挖了出來,放到嘴裏嚐了嚐,有些發甜,她就繼續挖了起來,挖出了一大堆,當圓腦袋猿把這些塊根抱回山‘洞’時,所有的猿都有些發呆,這個小個子怎麼挖了這麼多哇?
連續好幾天,圓腦袋猿都用尖石挖出許多塊根,猿群中一位老猿用猿語問道:“圓圓腦袋,你怎麼挖了這麼多啊?”圓腦袋猿很得意地說:“我用石塊挖的。”她拿出自己的石塊,給大家看,群猿圍過來,看看圓腦袋猿手中的石塊,不明白是怎麼回事。大圓腦袋猿用石塊在地上挖了一會兒,挖出了一個‘洞’,群猿看明白了,紛紛走出石‘洞’,尋找石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