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球的“全球化版圖”
轉眼間,世界斯諾克中國公開賽已步入第九個年頭。世界台球聯合會主席傑森·弗格森欣喜地看到,這項賽事的影響力逐漸遞增,盛讚其為目前發展最成熟的品牌台球賽事之一。弗格森滿懷信心地表示,世界台聯的“全球化版圖”前景一片光明。
轉眼間,世界斯諾克中國公開賽已步入第九個年頭。世界台球聯合會主席傑森·弗格森欣喜地看到,這項賽事的影響力逐漸遞增,盛讚其為目前發展最成熟的品牌台球賽事之一。弗格森滿懷信心地表示,世界台聯的“全球化版圖”前景一片光明。
第一大“法寶”:普及
電視轉播在當地引發的“家有明星效應”讓世界台聯嚐盡甜頭。一旦有當地選手參加賽事,電視轉播收視率就會激增,這招幾乎屢試不爽。有一次,比利時名將盧卡·布雷切爾的球賽在電視上轉播,弗格森稱,收看那場比賽的人數甚至占比利時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一。
弗格森再三強調,目前斯諾克球賽全球電視人口超過3.15億,從數據上看“可能也就是足球能比斯諾克高一點”。由於電視轉播賽事推廣收效甚好,台聯目前不斷試圖以新思路、新方式去提高賽事影響力,通過擴展廣播電視及視頻渠道等方式來宣傳賽事。
此外,“根基”也不容忽視。除了精心打造頂級賽事“吸金”,世界台聯也必須確保台球運動不斷發展。
“任何管理機構都需要悉心嗬護‘根基’,”弗格森說,世界台聯不斷向“未來”投資,不僅要確保青少年能夠接觸到台球運動、足夠的教練員梯隊、良好的器材設備,同時也要確保有本土球星不斷湧現。普及是賽事獲得廣泛關注的關鍵。
第二大“法寶”:明星
自從9年前一夜走紅,在中國隻要一提斯諾克,老百姓就自然而然地會聯想到丁俊暉;反之亦然。
那麼,然後呢?
在弗格森眼裏,中國新星呂吳天可稱翹楚。呂昊天去年以14歲之齡成為最年輕的世青賽冠軍;數月後在國際錦標賽上,呂吳天更是從外卡賽一路狂奔,爆冷晉級八強,接連打破丁俊暉和奧沙利文的紀錄,成為最年輕的世界排名賽八強選手。
“世界台聯始終致力於提高球員競技水平,”弗格森說,這也是世界台聯之所以不斷增加賽事的原因。在中國增加辦賽數量,的確能夠免除不少年輕球手遠渡重洋的經濟和精力負擔,同時也能增加他們在進入頂級賽事前的經濟來源,從而助推中國後備力量整體實力的提升。
由世界台球聯合會控股的世界斯諾克(有限公司)負責該聯合會的主要賽事經營管理。就在本屆中國公開賽開幕前,由世界斯諾克與中國台球協會主辦的中國台球協會培訓基地、世界斯諾克(中國)學院正式“掀開蓋頭”。弗格森說:“這是世界職業斯諾克協會在北京建立的第一所學院,我相信學院會培養出更多諸如丁俊暉這樣具有天賦的優秀球手。”
第三大“法寶”:讚助商
世界台聯在讚助商問題上曾走過一段彎路。曾經其讚助商大多來自煙草業,然而2005年遭遇煙草廣告被禁,被斬斷財源的世界斯諾克協會這才如夢初醒,主動投錢推動培育全球市場。
世界斯諾克通過仔細調查市場後發現了一座新“金礦”:在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斯諾克比賽收視率甚至比英國都高,同時有數千萬人打台球,市場潛力極大。盡管財政捉襟見肘,然而世界斯諾克仍不惜自掏腰包令中國公開賽在北京“重生”。
這座“金礦”沒有讓世界斯諾克失望,這筆投資的收益更是遠超預期。在調整後的首屆斯諾克中國公開賽上,在據稱有全球一億人次觀看的賽事直播裏,持外卡參賽的丁俊暉奇跡般收獲了職業生涯的首個排名賽冠軍。
隨後從2007年起,北京的時博國際全麵接手賽事運營,世界斯諾克可以坐收監管錢。同年第二項斯諾克中國賽——首屆上海大師賽誕生,直至如今其11站排名賽裏有5項賽事都在中國舉行,另外還有3站PTC賽事在此落戶。更值得一提的是,僅次於世界錦標賽的頂級賽事一國際錦標賽去年首屆花落成都。
或許是由於經曆過缺糧少米的“困難時代”,對於31日落幕的中國公開賽,最令弗格森自豪的就是“讚助商質量”。因為對於他來說,簽約讚助商質量高低是賽事能否成功舉辦的“晴雨表”。
弗格森說,有了讚助商,就有資金去開拓市場、推動轉播、培養青少年、服務球員;弗格森沒有說的是,有了市場、轉播、明星球員後,就更容易吸引讚助商的青睞。對於運動發展來說,這就是一種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