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身處喧囂凡塵中心在風輕雲淡處(1 / 1)

記得看過一篇文章,作者已經記不得了,其中說道:“在我的印象裏,心儀的東西,應該都有一雙翅膀,稍不留意,就會飛走。否則,我很難解釋,為什麼麵對喜歡的東西,我們不僅表現出小心、細致、關愛和虔誠的態度,甚至還會把它緊緊握在手裏,或者恨不得把它直接含在嘴裏的情形發生”。

每一個搞收藏的人,不僅把心儀的寶貝緊緊握在手裏,而且很希望它能得到他人的認可。在他人眼裏,我是不是一個成功的收藏者?我的寶貝是否有價值?每個藏家的內心,都希望自己的寶貝被別人認可,都希望自己是別人眼中的一個成功者。

我們常常就像一粒容易破碎的草莓,太需要他人或社會的肯定來填充自己,經不起哪怕是針尖大的刺傷。別人對我們的寶貝一句心不在焉的質疑,或者漠視就會使我們悶悶不樂;而如果有人誇稱我們的寶貝,我們又會覺得生活灑滿陽光,人生何等愜意!

為了成為一個成功的收藏家,很多人不惜省吃儉用收藏寶貝,然而,為什麼他們會為收藏而不惜一切代價呢?因為藏家們都希望通過收藏可以得到尊重、重視以及認可。

我見到過兩類藏家,一類的性格就像是水果中的草莓,一碰即破,這種人毫無自信,自己的藏品隻要一有人提出質疑,就立刻灰心到底,或設法趕快低價出手,或棄之角落看也懶得再看一眼;還有一類藏家則正好相反,其性格就像是水果中的榴蓮,太過堅硬,無論多少人對自己的寶貝提出不同看法,也充耳不聞,固持己見。我個人認為,一個健康的藏家,一定不會太過極端,對於前者,需要更多的堅強和主見,不要過於顧慮別人的臧否,就算有人曲意奉承我們,我們也不應因此而自鳴得意;而對於後者,則需要更多的虛心與包容。當然,更多的時候,我們既不是前一種藏家,也不是後一種藏家,而是介於前兩者之間搖擺,時而灰心,時而自大。其實,每一個人都難得對自己的鑒賞水平以及我們收藏的寶貝有清醒客觀的認識。

現實生活中,任何人對自身價值的判斷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不確定性——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人對我們的看法。如果受到他人的讚揚,我們就會很快樂,反之,我們就會對自己產生懷疑。事實上,大多數人對自身所擁有的東西,總是在一些相互矛盾的評價中飄忽不定。忽而覺得自己的鑒識能力很不錯,自己收藏的寶貝也是獨一無二,忽而又會覺得自己什麼也不懂,自己的藏品也是一錢不值。在這種搖擺無定的情況下,我們對自身價值的判斷完全受製於社會的態度——若得褒揚,我們就會感覺良好;反之,則痛不欲生。

其實,即便是真正的行家,在收藏的過程中都難免會遇到挫折,重要的是他們懂得如何麵對挫折,知道挫折常常也是一種契機。如果有人對我們的藏品說三道四,其實也是我們長見識的機會,大可不必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徹底否定自己,我們既要收藏,也要在不斷地收藏中增加藏識和主見;如果有人提的意見很專業、很有道理,我們也要虛心麵對,真誠地希望他人能幫助我們在藏識上的不足,對藏品認識的缺陷,要懂得進行自我反省。

作家畢淑敏曾經說過:我們可以不偉大,但我們莊嚴;我們可以不永恒,但我們真誠;我們可以不完美,但我們努力。

花不能常開,月不能常圓,雲不能常留。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平常百姓,既不可以呼風喚雨,更不可能主宰世界,但我們要努力把握住自己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