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山王自立為王時,當朝閹黨就得到了消息。可他們,為弄私權故意隱而不報,讓皇帝認為四海升平,而沉於聲色。直到雙山王日漸壯大,大有一舉打到帝都,吞並天下時。他們感到自己的一切受到威脅,才上報皇帝,派出蕩寇將軍予以迎敵。
“蕩寇將軍深知自己不是雙山王的敵手,獨坐軍帳鬱鬱寡歡。他的參事就為他獻了引火燒身之計。參事假扮道士來到秦闕,毛遂自薦,進了雙山王府。他對雙山王精妙絕倫的評論,讓雙山王倍加寵信。一日他和雙山王站在群山之巔,看著氣勢如虹的封靈山山脈和渡仙山山脈。假道士說:‘大王雖是福壽齊天,但,還是有小小憾事。要想逐鹿中原,問鼎九州,還是要頗費周折。’
“雙山王不解的問:‘為什麼?’假道士說:‘大王你看,封靈山和渡仙山像什麼?’雙山王仔細一看說:‘我看像是兩條龍。’假道士說:‘不錯,就是兩條龍,是輔佐大王的兩條龍。但是,大王自在秦闕自立為王後,就從未祭拜輔佐你的龍脈。兩條龍脈已有騰飛之勢,要離你而去嘍。’
“雙山王急忙問:‘那,那怎麼辦?’假道士假裝為難的說:‘辦法倒是有,那就是鎮住龍脈,隻要鎮住龍脈,那就會無往而不利。雄霸天下將指日可待。隻是這鎮住龍脈太過殘忍。’晚年的雙山王已為霸業所惑,毫不猶豫地說:‘跟本王的霸業相比,再大的犧牲也是值得的。’
“後來,雙山王聽從了假道士的建議,殘忍的殺死了他的十三個王妃,埋在渡仙山山脈和封靈山山脈的十三個山峰上。為了嚴守墓穴的位置。雙山王又把造墓的人和運送棺槨的人,全都為他的王妃陪了葬。他又設宴,宴請所有參入運送和掩埋陵墓的官兵,在酒菜中下了劇毒,毒死了所有的知情人。
“這次鎮龍脈,不僅勞民傷財,還傷及無辜二千多人。這駭人聽聞的殺戮,更讓雙山王看到了權利的力量。他再次聽從了假道士的建議。改秦闕為靈峰,自己由雙山王變成靈峰王。
“靈峰王的暴行激起了兵變,蕩寇將軍借此機會,打敗並活捉了靈峰王。在押解靈峰王回帝都的時候。靈峰王看到了假道士---參事。後來設計殺死了他。
“那個姓王的人說;後來他的祖先得到了一張地圖,便辭官不做,攜老扶幼來到靈峰,置辦了產業,開始了尋找靈峰王王妃的墓穴。可遺憾的是,他的祖先付出一生的努力,也沒有找到一處墓穴,最後含恨而終。自此後地圖一代代的傳下來,故事一代代的講下去。一代代人走遍封靈山和渡仙山的兩大山脈,可是最終都是一無所獲。
“我的曾祖父就問他:‘你說的地圖在哪裏?能不能讓我看一下?’王姓的人很爽快地說:‘能啊。’他拿出一張地圖交到我曾祖父的手中說:‘喏,就是它。’我曾祖父一看地圖就笑了說:‘先生,你拿的這張地圖,年代的確是久遠。但是,絕非是漢代的東西。’
“王姓的人說:‘不錯,這真的不是漢代的東西,是後來的複製品。地圖原來是畫在一塊絹上的。傳了近兩千年,過了幾百代人的手,也經過了幾次的複製。最後的一次複製,據我的父親說是在大唐盛世,用的是薄得像紙一樣的牛皮上。就是你手裏的這一張。’
“我曾祖父一愣,再仔細一看,這張地圖還真是用牛皮做的。才完全相信這個王姓人說的話,就商量那個王姓人,希望能從他的手中買下這張地圖。那個王姓人很誠實,他說:‘我來不是要賣這張地圖,是想告訴你,不要再相信這個傳說啦。從我的遠祖到現在,我們都找了近兩千年了,爬遍了靈峰境內所有的山,可是我們什麼也沒有得到。所以我是來勸你放棄的。’
“我曾祖很喜歡這個人的誠實,更相信這個傳說是真的。經過我曾祖的再三請求,他們成交了。王姓人無比激動的得到了,我曾祖父在靈峰的商行及商行裏所有的東西。我曾祖父則得到了一件非常有考古價值的線索。後來我父親在褚靈山發現了一個墓穴,他異常激動,他對墓穴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還進去過,還被裏麵的機關困住,差一點就死在裏麵。”
雲翔天等人聽的手心出汗,更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壓得他們透不過氣。他們很想知道,裏麵都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