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2章 6 讓孩子擁有“美麗心靈”(1 / 1)

第十章6 讓孩子擁有“美麗心靈”

中考日益臨近,但是秦先生夫婦卻永遠看不到自己的女兒走進考場了。3月9日晚,一女士突然衝進市人民醫院急救中心,大呼:“快來救救我的女兒!”醫護人員立刻全力搶救一個多小時,最終未能將女孩從死亡線上拉回來。

這位正在讀初三、本應該有著幸福未來的女孩,卻因為父親的一句批評,賭氣喝下了半瓶農藥。這個女孩小麗的父親正是秦先生,據他回憶,小麗平時學習很認真,也許是中考將近的緣故,上初三後小麗的學習成績有所下降。3月9日午飯後,小麗打開電腦想玩遊戲,秦先生看到後嚴厲地批評了她,但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她竟會因此而選擇死亡。

心理學家分析認為,造成小麗走上絕路的原因,一是家長的批評過火,對孩子過於苛刻,另一個原因是孩子不能正確麵對批評,自身遇到心理障礙,而不知如何排解。

如今,兒童心理健康已成為一個不可回避的社會問題,越來越多的孩子正遭受著已被發現或還隱藏的心理問題的折磨,而當矛盾被激化時,他們會因不堪重負而做出過激行為。

目前有許多關於中小學生因為心理承受不了看似過重的壓力而自殺或離家出走的事件,其實仔細分析一下事件的緣由,隻不過是因為家長說話的語氣過重或老師、同學的態度有些變化,使得他們的內心就承受不起這些無意的“傷害”,心裏起了波瀾,以至於走向極端,做出傷害自己或他人的地為。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曾對北京市30多所中學、500多個教學班的兩萬多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做過跟蹤調查,結果發現:中學生中有輕度心理問題的占28%,中度的占39%,重度的占01%。

那麼,孩子們的“心病”從何而來呢?據專家介紹,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的因素很多,但在這些因素中,家庭教育及社會環境對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的影響可以說舉足輕重。

據保守估計,目前我國至少有3000萬到5000萬孩子存在心理問題。據了解,兒童出現心理問題通常表現在情緒、行為及生理方麵的異常變化,這些表現可以看做心理求助信號:一是情緒表現為恐懼、焦慮、不願上學、容易生氣、敵意、想輕生等;二是行為表現為離群獨處,不與同齡小朋友一起玩,沉默少語、多動、精神不集中、過分活躍、有暴力傾向,甚至偷東西等;三是生理表現為頭部、腹部疼痛、惡心、嘔吐、厭食或貪睡、早睡、入睡困難、耳鳴、尿頻,甚至全身不適,而對其軀體檢查及實驗室檢查又沒有發現異常,家長如果在孩子出現上述表現時,能及早帶其進行正確治療,孩子的心理多數都可以很快恢複正常。

兒童就像出土的新苗,隻有認真修剪和澆灌,才會使之成長為棟梁之材。而作為園丁的父母和老師,掌握一定的正確教養兒童的知識和方法,是必需的。學齡期前的兒童,生活在家裏,交往的範圍窄,對象少,父母及親人給孩子的多是嗬護和包容,到了學齡期入學後,孩子交往的範圍和對象都在擴大,也複雜了,感受到的是另外一種環境。父母和老師必須緊密配合,相互支持,將孩子學習和生活中的難題有選擇地進行講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作用。此外,針對在校生已經顯露苗頭的心理問題,學校應設立心理教師和谘詢室,對孩子加以疏導,讓孩子能有傾訴的對象,分享孩子的歡樂與苦惱,將問題消滅於萌芽狀態。

育兒啟示:讓孩子擁有健康的心靈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擁有健康的心靈,在快樂中健康成長,那麼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該怎麼做呢?

1讓孩子天天快樂

輕鬆愉快的情緒能使孩子順利地進行各種活動,父母應使孩子經常處於一種興高采烈的狀態。父母要為孩子樹立模仿的榜樣,時時處處以自己樂觀向上的情緒去感染孩子,讓孩子生活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

2讓孩子感到父母可親可敬

家庭內部民主平等的人際關係是孩子心理健康的“維生素”。尊重孩子,認識到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人,有自己的情感和需要,放下做家長的架子,使孩子覺得父母和自己是平等的。要禮待孩子,不打罵孩子。父母做錯事、說錯話,要勇於向孩子承認錯誤。

3讓孩子認識自我

孩子能否正確認識自己,評估自己的能力,是其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發展孩子的自尊心,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識水平,使孩子認識到世界上隻有一個“我”,如:“我”是獨特的;“我”很能幹;“我”有許多優點,也有一些缺點,不過,經過努力,“我”能改正自己的缺點,做個好孩子。

4讓孩子更堅強

在激烈的競爭社會,特別是實行獨生子女政策的中國,孩子要學會獨立,要建立起一套良好的心理防禦機製,來抵禦各種壓力。